tibet.cn
home

有态度、有实力、有贡献,中国优质产能惠及全球

发布时间: 2024-05-03 13:55: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当前,全球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球新能源产能不是过剩,而是短缺。与此同时,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还是全球应对气变的重要举措。多方数据证实,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向全球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能,并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有态度——中国率先提出“双碳”目标

  中国在全球大国中率先提出“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用3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中国稳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有力支持了相关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搭建6个区域能源合作平台,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为稳定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通过技术支持、能力建设、资金援助等方式,帮助其他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2023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市以南的沙漠深处,中国承建的全球最大单体太阳能发电站正式开启运行。发电站投入运营后可供16万户居民用电,帮助阿布扎比每年减碳240万吨,使清洁能源在阿联酋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13%以上。

  有实力——中国新能源技术全球领先

  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全球产能远不能满足全球市场的潜在需求,全球新能源领域的产能远未过剩。

  中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在新能源车电池技术、引擎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多项新能源技术全球领先。中国不断完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目前供应了全球50%的风电和80%的光伏设备。

  中国的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中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处在世界第一梯队,有力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

  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提供优质产能。2023年,以电动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其中,中国出口电动汽车超177万辆,同比增长67%;中国占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超过60%,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有6家是中国企业;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十几年居全球首位,多晶硅、光伏组件等产量占全球的80%。

  有贡献——中国新能源产品丰富全球供给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产品为世界各国提供优质高效供给,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还为全球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有关国家和地区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中国持续助力世界减排。据中国国家能源局去年发布的数据,过去10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度超过40%;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近6亿吨。

(责编: 贾春玲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见证60年丨击剑人生:勒瓦瓦瑟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子重剑队首次夺取奥运会上的击剑团体金牌。带领中国队夺冠的是一名法国教练,勒瓦瓦瑟。他可以说是中法体育交流的见证者和亲身参与者。  [详细]
  • 说到美国经济 超过四成的美国人用了这个词!

    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日前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民众的经济信心指数出现下滑。而在民调结果出炉前几天,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胀数据则连续三个月超过预期。 [详细]
  • 总台记者探访丨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斯梅戴雷沃钢厂重焕生机

    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是塞尔维亚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上世纪90年代,一度陷入经营困境、长期亏损。2016年4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