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拉萨文创园区迎来《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第十三季首演,这场自2013年起便成为西藏文旅名片的演出,又引起我对西藏文化创新的再度思考。十年前那个夏天的晚上,观看这一大型实景剧的情景历历在目,萦绕脑海,感叹时间总是过得这么快。
今年,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0年来,西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雪域高原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西藏各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诸如《格萨尔王传》这样的英雄史诗,以及唐卡、藏戏等精美的艺术形式。还有藏医药、民族手工技艺等等。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展现了西藏民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当古老的唐卡遇上虚拟现实,当《格萨尔王传》的史诗被搬上数字舞台,西藏文化该如何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续写华章?
今天,时代在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需要解答的难题。回看过往,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古老的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我们看到,国家和西藏自治区通过立法、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为优秀传统文化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如为全面提升西藏贝叶经保护利用和科技赋能文物水平,2018年国家启动了布达拉宫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到2023年已投入6845万元推进项目实施。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2023年10月9日,国家文物局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成立布达拉宫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领导小组。
同时,西藏还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得以永存。想象一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布达拉宫的壮丽,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创新的表达。
文化产业的崛起,无疑是西藏文化创新发展的亮点之一。西藏不再只是文化资源的宝库,它正在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从藏医药、藏香、藏毯等特色产业,到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西藏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向世界。以《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为例,自2013年8月开演至今,演出场次总计超2100场,项目及配套街区和园区累计接待观众3200万人次。游客们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及其由来发展,这种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让西藏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得以展示。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更是为西藏文化的创新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数字化时代,布达拉宫、西藏博物馆等利用3D、VR等先进技术,打造了线上展馆和数字展览,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领略西藏文化的魅力。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西藏文化。2024年年底,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相关公司联合出品的“心愿同行·纪录片《布达拉宫》VR大空间沉浸影像展”在北京开幕。这无疑是个隔空感受布达拉宫的好机会。同时,西藏还积极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文化科技产业园区,培育了一批文化科技企业,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西藏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西藏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西藏也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技术,为自身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西藏在涉及文物预防性和数字化保护与文献修复等多个领域都与重量级科研院所、大学有深度合作。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不仅提升了西藏文化的影响力,也为西藏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回顾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党的领导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在新时代,西藏文化的发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创造;注重文化成果的共享,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坚持守正创新,要在继承中转化,在借鉴中超越。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现代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如《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直接吸纳及间接带动就业上万人次,累计为当地群众发放薪资超过5亿元。
当然,西藏文化的创新发展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与机遇。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好西藏故事,传播好西藏声音,是西藏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西藏文化一定能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西藏的繁荣进步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继续作出重要贡献。(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喜饶尼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