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传承“两路”精神 庚续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 2024-10-14 22:17: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把公路修到西藏去!”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没有一寸现代化公路。为建设西藏,为民族团结、为边防巩固,党中央做出了修筑川藏、青藏公路的重大部署,要求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0多万筑路大军劈开悬崖、征服险川,用“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名战士倒下”的巨大代价,历时3年多将“世界屋脊”与“天府之国”连通。同年同月同日(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两条公路同时通车拉萨,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为之后的西藏民主改革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为第17届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展出的蓝志贵于1954年12月所拍摄的《车队第一次开到拉萨》 翻拍:王淑

  70年后的今天,西藏交通运输事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高等级化、铁路网络化、民航互联化、邮政普遍化进程加速,一张巨大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已将西藏360多万各族人民与祖国大家庭各兄弟民族紧密相连,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图为第17届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展出的西藏交通厅提供的《拉林高等级公路》 翻拍:王淑

  高反、缺氧、滑坡、塌方……川藏公路的修筑过程中段段是危险,寸寸是艰难;二郎山(海拔3437米),折多山(海拔4298米),雀儿山(海拔6168米)……川藏公路沿线一山更比一山高。张福林、李显文、杨星春……川藏公路上牺牲的筑路英烈,诠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

  西藏军区原副政治委员,1950年进藏时任十八军52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路晨在《老西藏丰碑》的前言中如是写道:

 “当年进藏修路,断头路多,悬崖峭壁多,有的地方,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战士们就用绳子拴在身上,悬在峭壁上凿石开路。”  

图为第17届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展出的蓝志贵于1951年进军西藏途中所拍摄的《翻越泥巴山》 翻拍:王淑

  “当时修那条路,是修得真急,急到什么程度呢?爆破的弹药烟雾都还没散,我们的部队就扎进碎石堆里面清理现场。尽管各级领导多次对战士们不顾安危的行为进行劝阻,但战士们不听,语气铿锵地说道:‘按时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十八军铁的纪律,在漫长行军中,补给全靠内地运进和为数不多的空投,当时天气也差,战士们一边修路一边行军,一开始还能保证一日三餐,后面……渐渐变成一日两顿有时候一日一顿或者没有,战士们就这么也凑合过来了。”

图为十八军筑路部队在绝壁上凿路 图片来源:《中国西藏》杂志

  历史没有忘记。70年后的今天,社会各界正以各种形式纪念“两路”通车70周年。作为“两路”通车的亲历者,40余位在四川离休的十八军老战士、老西藏前辈著述成《老西藏丰碑》《铁血铸忠诚》两本红色文献,纪念当年一起在雪域高原上顽强拼搏的光辉岁月,让老西藏精神永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闪耀。

  传承是最好纪念。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2014年8月6日,在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将“两路”精神高度概括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70年来,“两路”精神像一盏灯,烛照着一代代交通人接续奋斗;70年来,筑路军民在高原上树立起永不褪色的丰碑,激励着一代代高原儿女担当作为、砥砺前行。 


图为秋日的拉林高等级公路 摄影:赵振宇

  1187.8公里的铁路运营里程,12.33万公里的公路通车里程,11家执飞航司、173条航线、74个通航城市、日起降220个航班、70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所有行政村(居委会)直接通邮的邮政覆盖密度……“两路”通车70年来,西藏交通运输事业有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两路”通车70年之际,我们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振宇)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