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们眼中最难忘的“年味儿”?年夜饭排首位
超八成受访者表示年夜饭在家吃
春节将至,对每家每户来说,年夜饭都是春节的“重头戏”。除夕当日,很多人家一大早就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了,全家一起张罗饭菜,其乐融融,这是很多人怀念的年味儿。同时,也有的人家选择出去吃,方便又省心。今年你家的年夜饭是怎么安排的?什么是你心中难忘的“年味儿”?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4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6%的受访者年夜饭在家吃,其中东北地区受访者比例最高(94.8%)。67.4%的受访者表示这样才更能体会团聚、归家的意义。什么是人们心中最难忘的“年味儿”?年夜饭、家人团聚、贴春联窗花排在前三位。
超八成受访者年夜饭在家吃,东北地区受访者高达94.8%
“年夜饭在家吃更温馨,”90后侯路梦是河北省衡水市人,今年春节是她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往年,她都是和爸妈一起在家吃年夜饭,今年在婆家吃。“我喜欢和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的过程。一年到头,不管在外多么坚强和独立,回到长辈身边就变回了小孩子,我可以放下包袱做自己。那一刻的我是特别放松、幸福的。”
00后吕萌的老家在福建省厦门市。从小到大,她们家的年夜饭无一例外,都是在家里操持的。谈起年夜饭,她滔滔不绝:“我们闽南除夕夜不吃饺子,会吃‘围炉’,也就是火锅。用羊肉、白萝卜煮汤底,配菜有鱼虾、肉片、青菜等,非常丰富。每年爸爸从事养殖业的朋友都会现抓活鱼给送过来,非常新鲜。”
让吕萌心心念念的还有除夕夜的海蛎炸,“这是我们闽南的特色,是把海蛎和葱、洋葱、胡萝卜碎等混在一起,再裹上地瓜粉,放入油锅炸,脆脆香香的。还有青椒鱿鱼圈,也很有名。”因为临海,吕萌老家的年夜饭餐桌上海鲜比较多。
今年除夕夜,在北京工作的80后周鹏在家附近的一家饭店预订了位置,“带着爸妈、媳妇和孩子到外面吃点儿平时家里不会做、不易做的菜,回到家专心看春晚,省心”。
今年春节,大家的年夜饭都是怎么安排的?83.6%的受访者会在家吃,11.3%的受访者打算去饭店吃,还有5.1%的受访者没定下来。进一步分析显示,东北地区受访者选择在家吃的比例最高(94.8%),随后主要是华南地区(88.8%)、华东地区(85.5%)、西南地区(84.0%)。
“全家人围坐在家中吃着除夕团圆饭,才更加有‘年’的感觉”
山东的刘女士今年47岁,她表示,从小到大,除夕夜的饭一直都在家里吃,“不管做得简单还是丰盛,一家人聚在一起,唠唠家常,吃完饭再一起收拾碗筷,8点钟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一边看节目一边聊天,自由自在。”刘女士说,除夕夜就想在家待着。
“小辈也曾提议出去吃,但我奶奶坚持除夕家宴得在家吃。因为不同于春节其他时间,年夜饭有着特殊的意义,全家人在家中吃着除夕团圆饭,才更加有‘年’的感觉。而且在家吃更健康、安全。”吕萌表示,除夕在家吃年夜饭是她家的一个传统。
侯路梦很享受一家人在一块儿准备年夜饭的过程,特别热闹温馨,感觉彼此也更亲近了,“我觉得这是在家吃年夜饭最主要的意义”。在她的记忆中,每年除夕的下午,家人就开始包饺子了,有的擀面皮,有的张罗馅儿,有的准备讨彩头的硬币……“那个过程让我感到特别幸福”。
对于很多家庭依然坚持年夜饭在家吃,67.4%的受访者认为这样才更能体会团聚、归家的意义,65.5%的受访者表示这样能享受家人一起准备家宴的温馨,63.9%的受访者觉得在家才能吃上“妈妈的味道”,44.1%的受访者认为是为了追求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36.2%的受访者表示这样有着浓厚的家庭氛围。
人们眼中最难忘的“年味儿”,年夜饭排在首位
“除夕家宴是春节最重要的一餐。叔叔和伯伯两家、我们家,一早就到爷爷奶奶家为年夜饭忙活了,一大家子前前后后地张罗着,特别开心、特别温暖。”吕萌说。
什么是人们眼中最难忘的“年味儿”?调查显示,年夜饭(62.3%)排在首位。
中国人民大学大三学生冯翼的老家在山东省济宁市,她印象最深的“年味儿”就是姥姥做的腊肠,“特别好吃,辣辣咸咸的非常香,我喜欢把它夹在馒头里吃。肘子、排骨、鸡、鱼……一桌子的美味都不及姥姥做的腊肠,那是我最想念的味道”。
在吕萌的老家,春节有一项重要活动是“抬大神”。早上七八点钟,人们就把“天公”从神庙里“请”出来,开始巡游大街小巷。年轻人扛着大神,敲锣打鼓,老人小孩跟在后面,人们自然地排成了很长的一队,结束后再回到神庙。这时,会宰杀一头猪和一只羊,牲头摆到祖庙的供桌上。祖庙的门口还摆着闽南地区独有的很大、很高、很甜的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家人平安,每个去的人都可以切一块尝尝。吕萌笑着回忆说,小时候她最爱睡懒觉,一大早外面开始“抬大神”,“我总是嘴里嘟囔着‘太吵了’,随即就麻利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看热闹了”。
吕萌心中的“年味儿”还有一项春节的必备仪式:收压岁钱。“尤其收到纸质的红包,我会一张张数好,拿到银行一起存起来,特别有成就感。现在都是电子红包了,我就直接作为零花钱了。”
“在我看来,‘年味儿’不仅是团聚,更是亲人在一起做的事情。”侯路梦说,她们老家的除夕有个习俗,就是要请“祖宗”回家过年。“除夕下午,家人会拿着各种祭品、鞭炮等,去坟上叩拜,将‘祖宗’‘请回来’,等过了初一再‘送回去’,仪式上讲究隆重。这个习俗沿袭至今,不过形式上更简单了,主要是在除夕当日去祭拜。”
还有什么是人们心中最难忘的“年味儿”?调查显示,排在第二位的是家人团聚(59.0%),排在第三位、第四位的分别是贴春联窗花(53.5%)、放鞭炮(52.0%)。其他主要还有:家乡春节美食(48.9%),春节联欢晚会(40.9%),走亲访友(39.9%),收/发压岁钱(31.6%),互相拜年问候(30.4%),穿新衣(29.9%),赶年货大集(29.8%),逛庙会灯会(27.9%),春节祭祖(22.3%)等。
在河北一所公立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的李爱华表示,“年味儿”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是在过年期间,一个人对亲情、友情、乡情的向往和牵绊。当家人亲朋团聚在一起时,那种温暖、熟悉的感觉就是“年味儿”。“春节期间的很多活动,像吃团圆饭、祭拜祖先、贴春联、拜年等,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观念的重视。这个过程中传递的尊老爱幼、和睦共处的理念,也都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受访者中,男性占38.9%,女性占61.1%。经济水平在当地属于上层的占3.1%,中上层的占25.5%,中层的占52.3%,中下层的占16.7%,下层的占2.4%。00后占6.6%,90后占45.4%,80后占38.2%,70后占8.2%,60后占1.3%,其他占0.3%。家乡区域分布上,东北地区的占5.7%,华东地区的占25.2%,华北地区的占22.5%,华中地区的占18.8%,华南地区的占21.2%,西南地区的占5.6%,西北地区的占1.0%。(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李斯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