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亚冬会|从轮滑到冰球,上冰两年的“05后”女孩闪耀亚冬赛场

发布时间: 2025-02-07 14:08:0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2月7日电(记者王浩明、胡佳丽)6日晚,哈尔滨下雪了,冰城银装素裹,哈尔滨体育学院滑冰场内的气氛却热烈如火。

  2月6日,在哈尔滨体育学院举行的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女子冰球小组赛B组比赛中,中国台北队1:5不敌哈萨克斯坦队。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这里正在上演女子冰球B组一场焦点战,对阵双方是中国台北队与哈萨克斯坦队,比赛开场第五分钟,中国台北队就打入一球,进球的68号球员双臂高高举起,和队友一起庆祝,观众席传来的,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很开心和姐姐们配合得分。”赛后,在混合采访区,她摘下头盔,头发已经被汗浸湿打了卷,脸上看不出一丁点射手的“杀气”,反而有些许稚气。

  她叫吴季慈,2006年出生,刚刚上大学一年级,在亚冬会上已经有两球入账,是目前队内的最佳射手。

  2月6日,中国台北队球员吴季慈(左一)在比赛中庆祝进球。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上一场比赛那个进球其实应该算给我队友的,我只是碰了一下。”她谦虚地说。

  记者说:“但在官方的统计里,你已经是队里的最佳射手了。”

  她羞涩一笑,说:“都是姐姐们带我。”

  在中国台北队中,吴季慈不仅是小妹妹,还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与大部分在台北的队友不同,在台南上学的她,为了参加冰球训练,需要每个周五一个人坐晚上的高铁到台北训练,周六再坐高铁赶回台南。

  “只能平常上课的时候认真一点,因为练完球就没有精力再去读书了,回家就是睡,一直睡。”

  尽管这样奔波,但受限于场地,吴季慈每周也只能进行一次75分钟的冰上训练。据她介绍,台北只有一个标准冰场,除了男女冰球的训练之外,还要保证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项目的训练。因此,除了每周一次的冰上训练,其他的力量和体能训练都要靠自己完成。

  2月6日,中国台北队球员在比赛前相互鼓励。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更让人惊讶的是,吴季慈并非“科班出身”,两年前才第一次踏上冰面。当时中国台北U18女冰教练在选材,看中了练习轮滑的吴季慈,但“轮转冰”可绝非易事。

  “刚上冰就是摔,一直摔,开始不敢刹车,没有办法做那种急转弯,后来很多姐姐一直开导我,才慢慢好起来。”

  每周一次的训练,两年加起来,吴季慈上冰训练的总数也就是一百次左右,而这个18岁的女孩,却已经在亚洲舞台上闪耀。

  第一次来哈尔滨,吴季慈很是兴奋,但除了训练和比赛,她还没出去逛逛。

  “来了几天,到现在还不敢出去,太冷了。”

  吴季慈很喜欢大陆,她说自己之前几年每到暑假,都会和轮滑教练一起,到广州交流和比赛,她很喜欢大陆的美食。

  谈及未来的梦想,吴季慈满眼期待。

  “我毕业以后想来大陆,教轮滑或者冰球。”

  “为什么?”

  “因为好吃呀。”

(责编: 王东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有多火热?美国小伙埃文也来打过卡了

    向中国捐赠二战相册的美国小伙埃文·凯尔,今年获邀现场观看了总台春晚。他这趟中国行,原本计划停留30天,却一再延长到了近90天,埃文·凯尔前往了中国多个城市,包括亚冬会的举办地——哈尔滨和亚布力。 [详细]
  • 冰雪经济激活发展动能

    在哈尔滨亚冬会的赛场上,冰雪运动健儿们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和优美的姿态,尽情展现着冰雪竞技的独特魅力。以冰雪运动发展为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带来的冰雪运动热潮经久不息,“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更是推动了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度的提升。 [详细]
  • 人民体谈:“尔滨”准备好了!热“雪”之约待你来

    我们诚挚欢迎各国朋友齐聚哈尔滨,共同见证体育健儿的风采,体验冰雪运动乐趣,透过冰雪魅力感受多彩中国。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