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祖国好 家乡美】果洛藏贡麻村:幸福日子越过越甜!

发布时间: 2024-06-07 09:39:00 来源: 青海日报


俯瞰果洛藏贡麻村。图片由刚察县委宣传部供图

  高原初夏,走进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一条条崭新的村道通达八方,一排排藏式风情小屋别具一格,一项项特色产业欣欣向荣……一幅村庄美、村民富、乡风好的美好画卷,在海滨藏城尽情铺展开来。

  6月4日,漫步果洛藏贡麻村,微凉山风拂过脸颊,更显舒适惬意。“天气暖起来后,村里人也忙了起来!”果洛藏贡麻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明笑着说,村里有牛羊的村民,这两天忙着转场,年轻人在村里产业的厂房上班,各有各的事可干!

  行至村寨帐篷营地,村民赞拉才让正在归置营地设施。5月初,营地开始对外营业,来营地上班的赞拉才让,每月能领到3200元的工资。“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党的政策好啊!”谈及村子的变化,原本腼腆羞涩的赞拉才让,话也多了起来。

  2013年以前,村里大部分人住在牧区,且以土坯房为主,交通、生活、孩子上学、老人就医都不方便。自实施牧民安置新村、农牧区危房改造项目等惠民政策以来,村里人搬进红砖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告别土窝窝后,自来水拧开就有,屋里就有水厕,但一开始不少人还是回了草原。”赞拉才让摇摇头,缓缓说出以前新村不少房空置的原因,村民没事可干,只能回草原继续放牧。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产业一个接着一个,村里人再次从草原回到新村,往日有些空旷的村子,变得热闹起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

  “村里要留住人,还得将产业发展起来……”张明还记得,去年在村级党员活动室内,炉火正旺、奶茶醇香扑鼻,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弥漫着整个房间,政策越来越好,大伙鼓足劲,想着该怎么发展。

  从三年前的只有三个合作社,到如今的民族特色村寨、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精酿啤酒产业乡村振兴示范点、现代科技种养殖基地、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特色农畜产品实训基地……三年来,果洛藏贡麻村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项目建设已完成,目前我们正准备装修等事宜,计划国庆前实训基地开始运营。”张明指着灰蓝色厂房说,这里将作为村里畜产品初步加工分割车间,同时,还作为实训基地,培育村民对现代畜牧业的认知,提高村民的技能。

  实训基地对面,是村里的精酿啤酒厂。透过厂房参观廊道,可以清晰看见工作人员正忙着记录各项数据。“昨天开始酿造青稞精酿啤酒,目前正做一些品鉴酒的试生产。”张明说,精酿啤酒的酿造过程,至少需要15天。

  说起村里选择精酿啤酒产业的缘由,张明十分坦率地说,刚察的气候只适宜种植青稞、油菜,通过考察学习,县里决定在果洛藏贡麻村发展精酿啤酒产业。

  等各类证件资质办齐全后,村里生产的青稞精酿啤酒,通过村“两委”和第三方共同运营生产,在援建单位的帮扶下,售往北京、上海、山东等地。

  这两天,村里的大学生索南卓玛,忙完村“两委”文员工作,便开始学食品质检。她在大学学的就是食品质检专业,村里聘为精酿啤酒厂的质检员,为了不辜负大家,她一有空闲便请教相关专业人员。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在家门口当上食品质检员!”索南卓玛作为土生土长的果洛藏贡麻村人,能通过所学,为村子发展出一份力,让她很是欣慰。

  “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72万元,如今村里的特色产业正逐步发展起来,到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张明表示,他的信心正是来源于党的一项项好政策和鼓足劲谋发展的村民。

  “果洛藏贡麻村民综合中心、民俗休闲及百姓大舞台、民族村寨(示范村)等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过两天沙柳河绿色农畜及非遗(文创)产品推介会,也将会在我们村腾志广场举办。”听到张明的话后,果洛藏贡麻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才夫旦笑着补充道,未来只要我们大伙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合力,咱们的幸福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甜!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