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青海湖迎来一年一度湟鱼洄游季

发布时间: 2024-06-14 11:04:00 来源: 青海日报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队员正在河道进行湟鱼人工授精。图片由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提供


泉吉河上监测湟鱼洄游数的设备。

  六月的青海,草披新绿、万物复苏,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6月12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畔湟鱼家园,从下游洄游而上的成千上万的湟鱼聚集在河道里,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这生命奇迹的壮观场景。

  作为青海湖生态“鱼鸟共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多年的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让湟鱼从保护初期恢复到目前的12.03万吨,每年湟鱼洄游季不仅成为了青海代表性的旅游节点,更展现了青海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

  “由于环湖各河道情况不同,湟鱼上溯洄游时间也存在一些差异。”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副主任俞录贤告诉记者,今年,布哈河湟鱼洄游从5月初就已经开始,泉吉河中湟鱼于5月21日开始洄游,其余河道于6月初陆续开始生殖洄游。据泉吉河智能监测系统监测结果显示,截至目前,泉吉河上溯亲鱼数量已达31万尾。

  洄游之路充满艰难险阻,从产卵到孵化,湟鱼鱼卵出苗率往往不到百分之一,在为其修建人工洄游通道的同时,人工增殖是青海湖湟鱼量能够不断上涨的重要原因。

  每年洄游季,除了纷至沓来的游客,还有河道里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队员忙碌的身影。“4月份我们的队员就已经来到几条主要洄游通道附近,为新一轮湟鱼人工增殖工作做好了准备。最近,洄游马上接近高峰,捕捞队在几条主要的洄游通道内进行拉网、捞鱼、采卵,平均每天要在现场完成数十万颗鱼卵的人工授精。”俞录贤介绍,目前正在进行亲鱼采集、受精、孵化、增殖放流、泉吉河洄游亲鱼监测、4条主要河道PIT标志监测、青海湖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监测等工作,这些工作将持续到8月底。

  那边人工繁殖工作不停,这边湟鱼的增殖放流也在马不停蹄地同步进行着。

  “当天采集的受精卵将在就近的繁育车间培育至一月龄鱼苗后运到条件更好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进行再培育,直至满周岁后放归青海湖。值得一提的是,增殖放流本是一项为了恢复湟鱼种群的科研项目,在一年又一年的实践和对人们的日益影响中,如今已成为当地各族群众的盛大节日。”俞录贤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在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开展增殖放流活动14次,共放流裸鲤苗种数量1380万尾。刚察县观鱼放鱼节、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正在筹备中,初步计划在7月初开展。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03万吨 较保护初期增长46倍

    经监测,2023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2.03万吨,较2022年增加0.62万吨,增长5.4%。从2002年保护初期的0.26万吨至12.03万吨,其蕴藏量增长46倍。 [详细]
  • 特写:“湟鱼宝宝”回家记

    仲夏清晨,高原古城西宁阳光遍洒,树木葱绿茂盛。望一眼窗外,青海湖裸鲤循环水培育车间负责人李瑾说:“今天是个好天气,非常适合运送‘湟鱼宝宝’回家。” [详细]
  • 青海刚察再现“半河清水半河鱼”奇观

    从河岸望去,棕头鸥、鸬鹚等水鸟穿梭于水面,青海湖裸鲤逆流而上,开启它们的“生态循环之旅”,“人鱼共栖”“人鸟共乐”“人湖共存”的壮美画卷已成为藏城刚察独有的风景线。  [详细]
  • 湟鱼洄游:一条鱼的生命传奇

    从濒临灭绝到鱼翔浅底,一条鱼的兴衰,见证了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迁,也成为青海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每逢洄游旺季,各族群众,各方游客,在观鱼放流中体验自然,感悟生命,传播理念,共享生态文明。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