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有“秘诀”

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红原县让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风土人情相协调

发布时间: 2024-06-27 09:13:00 来源: 四川日报


红原县的草原美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感受高原风光。 严易程 摄

  6月24日,记者一行乘车行驶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红草原风光路红原段,窗外掠过一幕幕美景:草原上遍地金黄色小花,小溪蜿蜒流过花丛,远处群山披着斑驳的“雪衣”。

  红原之美不止在自然环境。在阿木乡卡口村,一座座庭院的篱笆都长出嫩叶,与周围的草原交织成一幅靓丽的牧区图景;在刷经寺镇刷经寺社区,居民用上了雨污分流的特制水池,门前流水清澈干净;远牧点居民也从草棚搬进了崭新的家庭牧场。

  作为阿坝州唯一纯牧业县,红原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有自己的“秘诀”。从庭院打造到城镇建设再到草原环境,红原从“近与远”“里与外”“大与小”三种关系梯次诠释了“秘诀”核心。

  “我们通过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红原县委副书记泽旺措说,该县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确定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分类梯次推进,让乡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红原风土人情相协调。

  聚焦“近与远”,庭院篱笆发新芽

  6月24日,记者走进阿木乡卡口村村民泽科家的庭院,眼前青草茂盛,鲜花盛开,院子中央两个用废旧轮胎做成的花盆引人注目,里面绿色小苗刚冒头。庭院篱笆更为有趣,都是用高原红柳扦插而成的,如今已经发出嫩叶,“每年要修剪两次才能整齐美观。”泽科说。

  一条小路穿过草地花丛,通往院子边的一个小屋。“这是专业人士针对红原气候特点设计的厕所,水冲式与旱厕结合,四季都能用。”泽科说,以前洗澡要到10多公里外的县城澡堂去,一家人来回要花100多元,“有了新厕所,在家就可以洗澡,很方便。”

  离阿木乡20多公里之外的远牧点,村民王多一家不久前搬进了新居,他把崭新的地板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墙上挂起雕刻装饰品,把屋子布置得温馨安逸。“之前草棚里是泥巴地,一下雨就又脏又乱,现在条件好多了。”王多感慨地说。

  基于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扶持相关政策,红原县还为有规模化养殖意愿的群众建设了标准化、科学化、功能齐全的家庭生态牧场。与王多同乡的牦牛养殖户罗日东周就是受益者之一。

  如今罗日东周的家庭生态牧场建成使用,暖棚、巷道圈、牧场住宿一应俱全,牦牛在自家门口“定居”,家庭牧场的建设也正成为红原县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点。

  连接“里与外”,地下管廊分雨污

  在距离阿木乡100多公里外的刷经寺镇刷经寺社区,刷经寺镇镇政府财务室主任杜骁带领记者来到一处地下空间,小门后传出哗哗的水声,“这是阿坝州第一个地下综合管廊,预计本月底完工,这些水声就是排进来的污水。”

  管廊的功能还不止这些。廊道的墙壁上安装了用来搭建“三线”入地装置的铁架,等提升完成之后,刷经寺镇现有的电线电缆将实现“入地”。

  管廊还有地面配套。在刷经寺社区,每户居民门口都有一个由两个水槽组成的水池。居民杨大英在一个水槽的水龙头处接满一盆水,将菜洗干净后,又把用过的水倒入另一个水槽中。

  为啥要把接水和排污分开?刷经寺镇副镇长甘润解释说,刷经寺镇每年降雨量大,同时集镇商户多,产生的污水也多,过去一条管道排水,这条几乎横穿整个刷经寺社区的小水沟里都是污水,通过增加水槽、分设排水管道的方式,将污水分流到管廊中,集镇污水处理的压力要小很多,“小水沟里现在流水清澈见底。”

  除了做足“里子”提升,刷经寺镇还在“外部”规划上着力。

  管廊旁不远,一处名为“州府记忆·红色印象”的项目正在加紧施工。“2022年,刷经寺镇启动吊脚楼片区综合治理工作,涉及36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于去年3月基本完成了收购签约工作;去年9月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的‘州府记忆·红色印象’商业聚落启动建设,规划了近110户商铺。”甘润说,该项目将推动该镇文旅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游客舒适度。

  统筹“大与小”,牛粪制成有机肥

  拿上口袋、长尾钳等工具,跟着镇村两级“大部队”一起搞环境整治清理,这是安曲镇下哈拉玛村村民德科每月的“固定动作”。“有空大家都会参与环境整治。”德科说。

  红原县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水源涵养地、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和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决定着红原的发展质量。

  去年3月以来,红原创新开展“全域全员全天”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以来,坚持文明城市与美丽乡村共建,系统推进“县城、集镇、农村、市场、校园、医院、旅游景区(点)、建筑工地、交通干线、河流沿岸”等11大领域18项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实现环境质量新改善、文明卫生新风尚、城镇品质新提升、美丽乡村新面貌。

  “推进黄河上游‘全域全员全天’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聚焦系统部署、协同推进、真抓实干,切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红原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县还持续推动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宣传动员干部群众把环境整治“弯腰行动”干在经常、抓在日常,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不仅着眼于“大草原”,红原还在小小的“牦牛粪”做文章。在红原县有机肥处理厂的厂房中,牦牛粪通过三次深度发酵等一系列工艺,成为一袋袋有机肥料。

  “这些有机肥能卖到川甘青接合部的牧业县。”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刘强介绍,引导牦牛养殖基地将多余的牦牛粪卖到处理厂,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提升改善养殖基地的环境卫生。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