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囊谦变成五彩斑斓。
迎来青稞丰收季。
囊谦县生态畜牧业发展蹄疾步稳。
产业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在田野中,一望无际的黑青稞随风起伏;在牧场里,膘肥体健的牛羊悠闲觅食……8月底,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一幅现代农牧业蓬勃发展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囊谦县农牧业发展,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一方面,古老的游牧文化与先进的养殖技术相结合,让畜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天然草原为牛羊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科学管理和防疫措施更是确保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随着农业发展的不断创新,当地特色农作物种植逐渐形成规模,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近年来,囊谦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盯全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全力推动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囊谦县将继续在农牧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草长水清牛羊壮
“良种繁育有专地,牛羊月月有出栏”。这是记者采访囊谦农牧业发展后,对当地畜牧业发展最直观的感受。
畜牧业势头强劲,“合力”发展是“良方”,这不仅让草场利用更加科学,养殖能力也逐步提升,增强了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信心。
着晓乡是个纯牧业乡,山大沟深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游牧部落”。在尖作村生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越冬棚、保育舍、干草棚等生产用房一应俱全,可满足牦牛冬春补饲、夏秋放牧、分群养殖的需求。
夕阳西下,宽敞整齐的高标准畜棚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牦牛正津津有味地嚼食饲草。尖作村党支部副书记昂旺更尕介绍,目前,仅村集体就养殖牦牛500余头,年均出栏130头。
“这些年,我们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畜牧业,在有效保护草场的同时,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大家发展产业的信心很足。”昂旺更尕说。
走进着晓乡交西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只见高标准畜棚、储草棚等功能用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不远处的草场上颗颗“黑珍珠”悠闲地吃着草。
贮草间里,村党支部书记俄金一把一把捧起饲草料装入推车,提前为牦牛归棚做准备。
“2022年,全村300余户分别以草山、劳力、牲畜等方式整村入股,大家拧成一股绳发展牦牛养殖,合作社先后建起高标准畜棚、贮草间等,利用这些基础设施优势,专地专用,为科学养好牦牛打下牢固的基础。”俄金说。
目前,交西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养殖牦牛800余头,去年出栏100余头。傍晚,看着牦牛安全归棚,安稳地吃起草来,俄金心里踏实了。
现代化的办公楼、标准化养殖圈,只只膘肥体壮、活蹦乱跳的藏羊“咩咩”声不绝……这是位于东坝乡尕麦村的藏羊养殖合作社记者看到的场景,这也是全县最大的藏羊养殖基地。村党支部书记东尕介绍,2021年,东坝乡尕麦村和吉尼赛乡拉翁村共争取资金100万元发展藏羊养殖项目,目前已走上“设施标准化、养殖规范化、投入集约化”的科学畜牧业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农牧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遍地好牛羊,“护绿”又“生金”。截至今年一季度,囊谦县共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41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9家、家庭农牧场31家,实现专业合作社年分红244.5万元,村集体收益1486.96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标准化千头牦牛养殖基地19处,千只藏羊养殖基地2处,为全县畜牧业发展积累厚实家底。
绿色沃野作物良
8月26日,记者来到囊谦县吉曲乡外户卡村“千亩青稞基地”,金色的麦浪随风舞动,驻村第一书记赵全邦带领着牧民迎来了2024年秋收的繁忙时刻。
只见赵全邦身先士卒,忙碌地穿梭在田间,指挥着收割工作。牧民们有的开着收割机,快速地收割着青稞穗;有的搬运着一捆捆沉甸甸的黑青稞……大家干劲十足,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
“今年雨水不错,从目前情况看产量应该不错,又能过一个丰收年了。”赵全邦说。
2023年初,时任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副主任的赵全邦到外户卡村担任第一书记。
外户卡村距囊谦县城130公里。这里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平均海拔3780米,属半农半牧村,但是长期以来农牧产业并无特别之处。
于是,赵全邦开始发挥农业农村厅资源优势,打造了“千亩青稞基地”,带动全村239户农牧民通过土地、草场、牲畜入股形式主动参与合作社的运营。
赵全邦说:“基地采取整合耕地资源,开展统一耕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的形式开展经营,2023年成功收获青稞10.5万公斤。这期间,通过春播、秋收和日常田间管理等间接带动114户农户到合作社务工,让牧民群众在家门口有了就业增收的机会。”
外户卡村是囊谦县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囊谦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持续推进“黑青稞、芫根、马铃薯、燕麦”四个万亩示范种植基地,因地制宜深挖潜力培育和发展农业种植。截至目前,全县黑青稞种植0.15万公顷、芫根0.08万公顷、马铃薯0.067万公顷、燕麦0.24万公顷。
此外,囊谦县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为目标,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模式,在全县范围内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积极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截至目前,囊谦县共获10个品种的有机转换证书、4个省级团体标准,并申报18个商标;有机认证种植面积近0.73万公顷;有机认证草场面积26.4万公顷。
科技兴农是囊谦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农民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巧。
产业优化品牌强
一头头良种牲畜出栏交易、一粒粒青稞酿出醇香爽口的黑啤酒、一处处盐场调食味提肉香……囊谦县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拓展“政府+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牧业发展模式,聚力打造名特优新农畜产品品牌。
在囊谦县产业扶贫园区,囊谦稼堡黑青稞精酿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整洁大气。在工作人员和自动化机器的配合下,脱了壳的黑青稞麦芽放进粉碎机,经过糖化、过滤、麦汁煮沸、冷却、发酵等工序后,精酿出一杯杯口感醇厚的黑青稞啤酒。
囊谦稼堡黑青稞精酿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统轩表示,黑青稞和黑青稞啤酒不仅让公司得到消费者认可,受到业界关注,更提升着囊谦特色品牌的价值,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公司在经营的同时,带动当地就业40人,为农牧民增收超百万元。
如今,囊谦黑青稞啤酒已在“啤酒圈”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囊谦的优势特色品牌。
囊谦扶贫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欧金丁桑介绍,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囊谦县全力打造“三黑一红”特色优势产业品牌,以促进产业转型为核心,着力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走出一条具有囊谦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截至上半年,扶贫产业园产值达到3400多万元,实现了规模、品牌效益“双丰收”。
同时,囊谦县不断改进畜牧业养殖方式,探索实践“草-畜-肥-草”循环生产模式,推广“三增三适”等科学养殖技术,集成精准补饲和母畜“放牧+补饲”高效养殖技术,反季节错峰出栏,打破了牧区普遍存在的牦牛单季出栏和“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传统规律,科学高效养殖使母畜繁殖率、牲畜出栏率均有所提高。
通过“草-畜-肥-草”循环模式赋能,交西村和尖作村牦牛养殖规模和质量上了新台阶,尖作村党支部副书记昂旺更尕为此欣慰不已。“天然嫩草和有机饲草都是好东西,牦牛吃得好、长得好,留下的粪便成了有机肥料,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又保护了环境,这种良性循环使得养殖更绿色生态。”
“以增温、增草、增料,适度规模、适度补饲、适时出栏为核心的养殖新方法,在技术层面为牦牛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让合作社的牦牛一年一胎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交西村村党支部书记俄金说。
“农”墨重彩好风景,“畜”势腾飞产业兴。囊谦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抢抓重大发展机遇,高起点谋划和推进农牧业发展,以农牧业的快发展、大发展、高质量发展,做实做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