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课堂观摩、动手体验藏羌织绣、参观金沙遗址博物馆……11月18日,四川省藏文学校的学生从康定来到成都,前往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开展“多彩纽带”主题研学活动,在体验中打开视野。
这次研学,正是两所学校对四川省藏文学校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一项举措。按照全省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统一安排,2022年以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共同组成帮扶团队对四川省藏文学校开展定点帮扶,开展“情歌故里·雪域创想”民族传统手工艺创新产品项目、“行走的美术课”等,共同在“情歌故里”写下新的“情歌”。
让“课堂”走入博物馆
11月18日晚,在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艺术中心观看完上海戏剧学院的话剧《声闻于天》后,四川省藏文学校藏语文专业学生扎西群竹十分感动,原来可以用话剧的方式把历史故事讲得这么鲜活感人。“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日常的学习环境,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学习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扎西群竹既感到新奇又满是收获。
为期一周的研学行程满满,除了校园里的各项观摩学习和动手体验,省藏文学校师生还将前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参观。这也是四川省藏文学校藏医医疗与藏药专业学生生龙友吉最为期待的行程之一。“那些古老的文物不再是书上的图片,它们带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仿佛能摸到岁月的痕迹。”生龙友吉说。
让“课堂”定期走入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剧院等,以“体验式、沉浸式”的教学形式开展“行走的课堂”,在专业知识教学之外大力度开展社会实践,是帮扶工作中的一大创新举措。
帮扶小组组长、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四川省藏文学校常务副校长(挂职)徐萃介绍,这样的课堂模式打开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尤其是让学生们体验到多元文化、多种艺术之间的交流交融。
得益于“行走的课堂”,藏医医疗与藏药专业学生王高辉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体验了从舞蹈到绘画、从音乐到戏剧等多种艺术魅力。他还第一次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藏乡美景,这种独特的体验让他觉得特别奇妙,专门把这幅画珍藏起来。
学校还不定期举办学生教学成果展,一批摄影作品、素描、民族美术作品、书法作品以及藏医药作品等,展现了同学们跨专业、跨文化的创造力。
让民族艺术“绽放”在文创之上
民族美术是四川省藏文学校的主要特色专业之一,但过去的教学中,基本以传统绘画为主。如何让一幅画作产生更多价值?在帮扶小组教师共同研讨下,“情歌故里·雪域创想”民族传统手工艺创新产品项目由此诞生。
“去年底我们开始进行尝试,主要是将当地传统的唐卡绘画元素提取出来,设计成生活中实用的帆布包、摆件等。”帮扶小组教师告诉记者,在选定设计后,每一件文创都是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手绘加工。
在帮扶教师和省藏文学校民族美术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力,一件件独一无二的文创作品诞生了。今年5月,甘孜州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四川省藏文学校举办,这些展出的文创作品备受关注,现场就销售了200多件,市场的认可给予师生们极大的鼓励。
为让文创作品走向更多平台,又先后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文殊坊、四川省川剧院进行展销,目前已销售一半以上。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将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与教育模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创作和进行创新实践的平台,一下打开了日常教学的常态局面。看到自己所学变成一件件成熟的作品和商品,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达瓦旺姆是民族美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她创作的民族图案小夜灯、抱枕、菩提叶创意画、嘎乌盒项链挂饰等都在展销中被购买收藏。“看着自己亲手画出的一件件作品特别开心,而且还能销售出去,让我们看到所学技能的重要和实用,课堂也变得更有趣,同学们对将来的职业规划也更有信心了。”达瓦旺姆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