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玛可河畔,品味乡土间的幸福烟火

发布时间: 2025-02-19 16:44:00 来源: 青海日报


情景歌曲剧《吉缘年酒》。 班玛县文旅局供图

  2月12日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玛可河畔,雪花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在空中飘扬,格萨尔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闹元宵“村晚”在这里上演。几首藏歌,几曲乡音,几段锅庄,一个个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的“草根节目”,演的是身边人,说的是身边事,赞的是新生活。

  “我们一家人下午五点多就来了,还以为来得早呢,没想到前排的位置还是没抢到。”环顾广场,满是前来参加“村晚”的人。从江日堂乡多日麻村赶来的村民改忠说,“这样的晚会,班玛县已连续办了4年,一年比一年热闹。”

  “今天是个吉祥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举起吉祥的美酒……”藏语歌曲《吉祥的日子》拉开了“村晚”的序幕。悠扬的骨笛、荡气回肠的扎木聂交织着欢快的鼓点响彻舞台,藏族小伙儿、姑娘们表演的舞蹈《颂祥和》,一上场便掀起高潮,引得掌声、喝彩声不断。

  班玛县地处大渡河上游,森林覆盖率达到31.79%,被誉为果洛州最美藏乡。闹元宵“村晚”举办地赛来塘镇,牧民能歌善舞,在歌舞升平中展示着人民安居乐业、产业欣欣向荣的幸福画面。

  “独特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让我们的‘村晚’好办更好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数不多的藏黑陶制作艺人谢格太,是“村晚”的热心观众。今年他的目光被从西宁市湟中区借来举办百日火锅宴,高达2.8米、口径2米多、重达1.2吨,全国目前最大的手工铜制火锅所吸引。焊接的八条金龙、锤揲的狮头、镶嵌的吉祥八宝,让谢格太在歌舞声中开启了研究模式,“一看就知道是纯手工制作,里面錾刻、花丝、烤蓝值得在黑陶制作中借鉴。”

  内行看门道,4年前,谢格太在第一届“村晚”歌舞中获得灵感,将藏族舞蹈元素融入黑陶制作,在传统工艺中大胆创新,把黑陶从日常生活品升格为艺术品。大到雕龙、刻纹的黑陶工艺品,小到茶盏、梳子等旅游纪念品,2024年,谢格太创新的黑陶制品有几十个品种,共销售7000多件,盈利87万多元。“去年销售是最好的一年,今年的头开得也不错,元宵节前一天接到重庆客户500件的订单。”谢格太用时一年研发的黑陶咖啡器皿,今年也将隆重推向市场。

  一边是“村晚”节目的精彩纷呈,一边是牧民围着篝火欢跳锅庄的其乐融融。正中央的大火锅里香气扑鼻,散发着班玛牦牛油与成都麻辣味碰撞后特有的味道。“牦牛油火锅底料,牦牛肉、蘑菇、羊肚菌,参加‘村晚’的人喝的藏雪茶、矿泉水都产自我们班玛!”班玛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林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班玛县也推出了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让大山里的特产走向了全国,能歌善舞的牧民喜欢用歌舞来表达幸福的生活。

  “日渐富足的村民,文化需求也日益旺盛,组织民族特色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2021年春节前,顺应牧民群众的需求,我们举办了首届‘村晚’,很多村民搬着小板凳来看。”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扎西当周介绍。

  “‘村晚’为什么火?火在村民是主角,火在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后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情景歌曲剧《吉缘年酒》编导才让三智表示,节目结合藏族传统歌舞与牧民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场景,把民俗文化与生活相结合,村民自排自演,既体现了文化特色和活力,又反映了当下和谐、安乐的生活。

  2024年底,才让三智萌生了编排情景歌曲剧《吉缘年酒》的想法。他走访班玛县多位生活发生巨变的牧民,挖掘、整理他们的奋斗故事,和创作团队一起推敲打磨剧本。

  “来,以茶代酒敬远方的朋友!”

  “这茶太好喝啦!”

  “那当然,茶是我们这里的绿色有机藏雪茶;茶具是有百年技艺传承的黑陶制品,能锁住茶香;水是我们这里的天然矿泉水,纯净可口。”

  “嗯,这饼干也好吃!”

  “它是用黑青稞面做的。因为环境保护得好,产的有机黑青稞保留着原始的味道,去年我们家靠种藏雪茶和黑青稞产业挣了不少钱!”

  牧民昂多参与了《吉缘年酒》的创作和演出。演出结束,走下舞台的他感慨不已:“演的就是我自己,讲的都是身边的故事,说的都是心里话,过瘾!”

  “‘村晚’有乡土味,展现民俗、地域特色,又有烟火气,是村民幸福生活的直观写照。”在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扎西当周看来,“村晚”是场晚会,更是乡村文化艺术的“宝箱”、民俗文化的“展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市”,这些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所反映的是时代的发展,传唱的是乡村全面振兴、梦想照进现实的时代乐章。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