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中国好医生” 格桑顿珠:26载坚守诠释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 2024-09-20 09:32:00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在这个繁华世界之中,有一群人,他们身披白袍,以无私的奉献与满腔的热忱,默默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他们是医者,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每个人心中的“中国好医生”。今年8月,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中,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格桑顿珠入选6月月度人物,成为今年西藏首次入选的医务工作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好医生”格桑顿珠,了解他从医26年以来,“医者仁心”背后的那些故事。

  立志从医 想用医术帮助更多人

  9月9日,记者来到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只见格桑顿珠正忙碌地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他语气亲切温和,脸上始终有着温暖的笑容,每到患者床前都会仔细询问病情,耐心解答疑问,让患者及家属对医生产生了“生命托付”的信任。患者家属次珍(化名)告诉记者:“我老公在医院住院一段时间了,格桑医生经常会过来查房,每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特别耐心地解释给我们听,还让我们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好好在医院治疗,肯定会慢慢康复起来的。”时间在查房的过程中慢慢流逝,结束病房的工作后,格桑顿珠回到了办公室,开始处理各项行政管理工作,“虽然现在行政管理工作挺忙的,但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会去病房里转转,看看能为患者做些什么,好像只有在病房里查房看诊,我才会觉得更安心一些。”格桑顿珠说。

  今年51岁的格桑顿珠,出生在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脚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家乡医疗条件比较落后,这让他从小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和向往。“小时候,家里人生病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找到医生,外婆也因救治不及时去世了,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能成为一名医生,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为了实现从医的梦想,格桑顿珠努力学习,先后考入南昌市第十七中学、北京西藏中学高中部,并于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9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工作后,格桑顿珠也没有松懈,而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把减除病人痛苦、挽救患者生命当作自己的天职。“没有哪一个职业像医生一样,一举一动都牵动生命。从医路虽艰辛,但只要看到患者高高兴兴出院,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格桑顿珠说。

  深耕科研 致力于研究神经外科

  工作几年后,格桑顿珠越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每每面对疑难复杂的疾病,面对患者渴望的眼神,他都深感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不够,于是他暗下决心要继续深造。2002年,格桑顿珠顺利考上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脑血管外科专家赵继宗教授,主修神经外科专业。而后为了更深入地学习神经外科的知识,格桑顿珠再次考取了赵继宗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西藏第一位外科学博士。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神经外科专业时,格桑顿珠告诉记者:“我曾亲眼看见周边不少病人因脑血管意外,来不及跟家人道别便撒手人寰,这让我认识到神经外科的重要性,也促使我致力于神经外科的学习和研究。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这样的遗憾少一些。”

  众所周知,神经外科被誉为医学“皇冠上的明珠”,素来以手术的高难度和高度精细著称。在学习神经外科的道路上,格桑顿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医学文献,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与各地资深医学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己的实操能力,确保在手术台上能够游刃有余。通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格桑顿珠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首都医科大学博士论坛一等奖,还受邀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八届亚洲神经外科年会”,毕业论文也被选为大会论文报告,这是西藏神经外科界第一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亮相并作学术报告。

  在医学领域,学习无止境,责任重于泰山。格桑顿珠始终认为,临床医生不仅需要医术精湛,还要善于总结和研究。为此,他特别重视科研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攻读硕士期间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出血性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并研究出盗血再灌注突破的时间窗,为巨大动脉畸形围手术期预防再灌注突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攻读博士期间,他再次参与“十一五”重大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制定出一整套术后用药治疗指导方案,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

  组建团队 助推神经外科跨越式发展

  1998年,格桑顿珠刚刚进入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时,医院还没有独立的神经外科,平时开展的手术也仅限于外伤、车祸导致的颅脑损伤等。格桑顿珠告诉记者:“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时间长、风险高,对医生的业务能力和医院的专业设备要求很高,但当时我们医院还处于发展阶段,综合实力还不高,所以没法开展更多的神经外科手术。”2010年,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的格桑顿珠回到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就着手组建团队,致力于推动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2014年9月1日,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式独立建科,标志着该院不断细分学科,充分整合、优化医疗资源,助推神经外科学科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对我来说,推动神经外科独立建科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医疗服务的开始。”格桑顿珠说。

  在科室建设中,格桑顿珠发现,想让神经外科诊疗在医院落地生根,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更需要一支技术精湛、团结协作的团队。为此,格桑顿珠开始主抓专业人才培养。“我们神经外科医生也被叫作‘刀尖上的舞者’,手术过程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业务能力需要精雕细琢,专业人才培养任重道远。”格桑顿珠告诉记者,为了提升神经外科诊疗团队的综合业务能力,医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双管齐下,不断拓宽人才培育渠道,全力培养高水平医疗队伍。“我是赵继宗院士唯一一位少数民族学生,他一直都很关注我和医院的发展,这些年他多次到我们医院驻地坐诊,指导一线临床工作,进行学术交流,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这两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格桑顿珠说。

  经过10年的发展,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陆续成立北京天坛医院西藏临床技术援助基地、赵继宗院士西藏神经外科技术指导中心、中日友好医院西藏脑瘫救治中心等,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此,该院已累计完成脑肿瘤、脊柱脊髓肿瘤、脑血管疾病、脑瘫等高难度手术300余台,让西藏的患者在家门口可以享受全国顶级神经外科专家的诊治。

  展望未来 全力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建设

  如今,作为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的格桑顿珠,除了承担行政管理、科研、医疗等多重任务,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了医院整体的发展之上。格桑顿珠说:“以前做临床医生,想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关注的是科室的建设情况;现在成了院长,目光就得放得更长远一些,思考的是如何让医院整体诊疗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格桑顿珠尤其关注医院科研创新能力,加大力度扶持医疗技术成果落地转化,让最新医疗技术向着惠及更多人群的方向蓬勃发展。“目前,我们医院已经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与区外一些省市相比还有差距。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培养科研医疗人才,争取在更多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好地服务全区群众。”格桑顿珠说。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在格桑顿珠主导下,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先进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验。如今,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已经建成了焕然一新的院区,医学影像科、耳鼻喉科、ICU等科室建成投用,血液透析室完成升级改造,电子票据上线运行,挂牌成立西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揭牌“医学救援协会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基地”……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并凭借优质的服务态度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在患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格桑顿珠说:“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优化医疗服务,努力将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建成一所集医疗、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助力‘健康西藏’建设。”

  夜幕降临,医院的灯光依旧明亮,格桑顿珠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许多医疗专业书籍,这些书籍见证了他26年从医生涯中的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拼搏时刻。面对此次获得“中国好医生”的荣誉,格桑顿珠表示,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整个医疗团队,“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不是荣誉和奖项,而是患者的康复和信任。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只要能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与健康,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