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月8日,在定日县人民政府的救援物资点,干部群众接力传递救援物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地震发生后,各方力量迅速汇聚,救援队伍星夜兼程奔赴灾情现场,争分夺秒搜寻生命。区内外支援的物资,源源不断涌向灾区,用爱温暖每一个灾区群众。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于7日21时50分将西藏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二级应急响应升级为一级应急响应状态,做好G4218、G318、G219等国道主干线公路保通保畅工作,确保救灾物资运输通道运行高效顺畅。目前,定日县所有受灾路段均已抢通,全部处于通行状态。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先期拨付50万元采购煤炭70吨、炉具90个、棉被1025条、保暖衣物1300件等物资连夜驰援定日地震灾区。
自治区住建厅组织市(地)、县住建部门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参与救灾,启动地震灾害二级应急响应,动员区内建筑企业筹集活动板房1234套,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自治区商务厅组织生活必需品紧急调运灾区,协调四川等省份做好启动八省(区)联保联供机制准备工作,指导日喀则市商务局启动市场监测、进销存日报告制度,发布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充足公告,协调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做好绿色通道运输、商超秩序维护等工作,保障生活必需品流通顺畅、供销有序。
拉萨市以最快时间、最高效率紧急调运棉帐篷、棉被、棉衣、折叠床、牦牛肉、猪肉罐头、大米、方便面等救灾物资共5车1万余件,并于1月7日连夜发车驰援日喀则市定日县,所有救灾物资已于8日送抵,于8日11时举行了物资交接仪式。交接后,现场人员进行了物资卸载和清点记录。
林芝市组织相关单位调运调拨救灾物资,出动车辆35台,驾驶人员及房屋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团队等59人。救灾物资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和帐篷、棉衣、棉被、毛毯、防寒鞋、医疗器械等,总价值逾815万元,均为灾区群众生活、伤员救治急需物资。
1月8日,山南市统筹全市资源,积极协调各类供应渠道,紧急采购糌粑、方便面、牛奶、罐头、童装服饰等价值100万余元的生活必需品等救灾物资,并从市级救灾物资中调拨价值26万余元的应急救灾帐篷20顶、棉被1000床、棉褥780床。西藏森林消防总队驻山南(乃东)分队派出40人救援队伍赶赴现场救援。
昌都市通过组织救援、调拨物资等举措做好救援准备,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队集结165人、25辆车,携带400余件装备向日喀则定日县千里机动;昌都市应急管理局及时清点救灾物资,随时准备调运震区;昌都市消防救援支队已集结83名指战员、22辆车、4只搜救犬和2283套(件)破拆、救生、侦检等各类装备,随时待命。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北京、上海、甘肃、内蒙古、浙江等地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西藏灾区紧急拨付80万元救助资金;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为受灾群众捐赠羽绒服 5000 套;团福建省委协调中乔体育向受灾群众捐赠800万元御寒物资;团中央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联合团四川省委组织专业救援力量于7日深夜抵达震区。
中铁二十一局组织20余名抢险队员,调集救灾指挥车辆、机械设备7台,携带帐篷、被褥、矿泉水、八宝粥、方便面、氧气瓶等救灾物资奔赴地震灾区。
西藏创博通航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组派出3车6人携带高能发电机、卫星通信设备、组网通信设备、广域巡检无人机、高空照明无人机、高速巡检探察无人机、快速运输无人机、地面指控装备,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实施救援工作。
国家电投西藏公司组建现场抢险救灾队伍,组织挖掘机、随车吊等10余台紧急救援机具,采购帐篷、发电机、棉被等2000余件应急救援物资,赶赴震中开展抢险救灾。同时,组建电力保供抢险队,赴公司所辖定结县等光伏电站开展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及电力保供工作。
西藏邮政分公司协同邮储银行西藏区分行,向日喀则市及定日县、拉孜县进行了捐赠。邮储银行西藏区分行流动服务车辆已从拉萨出发,前往定日县,保障震区百姓金融服务需求。
中国移动西藏公司紧急调度油机发电车、卫星电话、一体化能源柜等应急抢险工程物资,以及棉被、帐篷、应急灯等应急保障物资发往震中灾区,并派出“无人机”空中基站,为地震灾区提供及时可靠的通信服务,给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应急通信保障。
爱心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汇聚起勠力同心的温暖力量。韩红基金会向日喀则受灾地区捐赠2000万元;美团与政府部门、公益机构合作,采购大量物资、药品等支援灾区;吉利控股集团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西藏阜康医院党委、西藏阜康医院红十字会组织捐款,截至目前已募集善款物资达555万元;顺丰第二批驰援定日物资抵达定日,这批物资包含了食品和水,也有保暖御寒的棉被、手电筒等灾区急需品;稳健医疗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捐赠物资合计超500万元人民币,包括成人服装、儿童服装、保暖内衣套装、棉被、棉毯等保暖御寒物资及生活日用品。(记者:张宇 卢文静 李梅英 何慧忠 杨小娟 王珊 刘枫 文凤 耿锐仙 武沛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