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沿着雅江北岸一路蜿蜒前行,当车辆驶入山南市桑日县塔木村的地界,目光所及之处,近万亩葡萄园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阳光下生机勃勃,这里,便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葡萄基地——帕竹葡萄小镇。
桑日地处冈底斯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段,地形以高山谷地为主,昼夜温差大,气候较干旱,葡萄中的花青素、多酚类抗氧化物质等都相对较高,品质出众。
“从2011年仅有的15亩葡萄地,发展到如今近万亩的葡萄基地,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帕竹酒庄负责人杨承感慨地说。
在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进程中,土地流转、技术共享、市场销售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壮大的瓶颈。为破解这些难题,2023年11月,桑日县创新举措,跨乡镇成立了高原特色葡萄产业联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塔木村为中心,将奴卡社区、洛村以及绒乡扎巴村、吉荣村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大联盟。通过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统一协调、要素互补,推动各村抱团发展,成功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帕竹葡萄小镇。
国庆节假期,葡萄采摘园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来自拉萨的市民李先生提着满满一篮子葡萄走出葡萄园:“这里的葡萄特别甜,我得多带些回拉萨,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份甜蜜。”
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桑日万亩葡萄基地预计产量可达1200吨,可酿造出20万支葡萄酒,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大关。
“几年下来,高原特色葡萄产业联村党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累计用工人数达9万人次,为群众务工增收1000余万元,同时辐射带动5个涉及葡萄种植的村集体经济增收1200余万元。”联村党委书记孙帅告诉记者。
“这里曾经是黄沙漫卷的荒芜之地。如今,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了基地,每年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金和村集体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桑日县塔木村村民央金措姆笑得合不拢嘴。在桑日县,像她一样依托葡萄产业,吃上“农旅饭”的村民已有1200多人。葡萄产业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如今,高原葡萄小镇集葡萄种植、观光旅游采摘、葡萄酒加工于一体,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葡萄产业园区。农旅融合的成效初显,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葡萄采摘的乐趣,品尝美味的葡萄酒,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从冈底斯山脚到雅鲁藏布江畔,翠绿的葡萄园星罗棋布,联村成片,串珠成链。曾经无人问津的荒滩,如今变成了“聚宝盆”,葡萄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串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梦想。
“我们将继续完善联村党委运行机制,吸引更多村子加入抱团发展的队伍,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让更多的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桑日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巴桑旺杰表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