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结县城以及青瓦达孜山上的遗址。记者 武沛涛 摄
琼结县文保工作人员检查文物保护情况。记者 武沛涛 摄
琼结县文保工作人员和消防部门正在文物保护单位检查防火工作。记者 武沛涛 摄
琼结县文保工作人员检查文物保护单位屋顶防雨情况。记者 武沛涛 摄
松赞干布陵墓。记者 武沛涛 摄
处在喜马拉雅与冈底斯两大山脉之间的琼结县,雅拉香布融水——雅砻河蜿蜒流贯此地,冲刷出宽阔的河谷。河谷中,20多座吐蕃陵阙静静矗立,青瓦达孜山上,流传着历代赞普的故事。
一千多年前,这里是悉补野部落,是吐蕃地方王朝发轫地,也是吐蕃王者的归宿地。悠久的历史遗存,使琼结成为文旅大县。
近年来,琼结县立足“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这一地域优势文化资源,坚持以“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原则,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探索实践具有琼结特色的文物保护发展之路。
让文物美起来
琼结县城,青瓦达孜山下,横穿雪村公路一侧,有一座优雅的小院,雕梁画栋。雪村居民悠然地从院门前经过,赶牛羊的,晾青稞的,扶老携幼的……
据说,这个小院是西藏第一美女——达瓦卓玛的故居。
不管历史上是否确有达瓦卓玛其人,但这位美丽、聪明、勇敢的姑娘,无疑成为西藏所有美丽姑娘的代名词,成为琼结美丽的文化符号。
琼结之美,美在人文。来到琼结,必去藏王墓群、青瓦达孜六宫遗址、达瓦卓玛故居等人文景观,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
立足文旅兴县,一直以来,琼结县把文物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2024年,累计投入66万余元,对部分文保单位实施抢救性保护及“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将文物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管控文物保护空间,确保有文物的地方不开发。依托西藏自治区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推动形成三级文物管护网格巡查机制。一年来,各成员单位20余次联动巡查,文物安全巡查员先后开展2100多次日常巡查。
让文物活起来
2024年秋分,天高云淡。西藏“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琼结县强结村秋收后的庄稼地里举行,背景是一座拥有近200年历史的庄园——强钦庄园。
2013年,强钦庄园获评为西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古建修复和创造性转化。经2015年首轮修复后,2023年再度筹集资金,将其保护性改造为强钦庄园公共文化中心。
这是山南市首个古建活化案例。
在强钦庄园,记者看到,博物馆级的照明系统点亮了整座古建,底层的马厩、柴房、粮仓、农奴住所,二、三层的编织和酿酒空间、庄园主居所和经堂,成为常设展“千年藏源·涅槃新颜”的组成部分。强吉村的大学生志愿者化身“达瓦卓玛”,在展馆中为游客导览,讲解展现新旧之别。
为让文化遗产与现代潮流碰撞,琼结县注重挖掘文物历史、艺术、社会、文化价值,使其在现代场景里活起来。
2024年以来,琼结县先后梳理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点159处,累计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文物点48处,依托新媒体举办琼结文物云展览,让更多人从网上了解琼结深厚的文物资源。
强钦庄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点,让游客在感受西藏农耕文化中接受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教育。
当前,琼结县各文保单位教育功能已有效激活,助力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开始凸显。
让文物热起来
深冬的藏王墓景区,游人不多。一位穿土黄色棉服的游客独自站在松赞干布墓旁,望着县城居民区上空的炊烟。
“直面曾经的辉煌鼎盛,我会有些伤痛。沉浸于一个地方王朝的背影中,我感到了悲凉。”他名叫李喆,进藏之前,已经走了几个省份。他告诉记者,游历了多少墓葬、遗址已难全部记住。
“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一千多年前吐蕃地方王朝的金戈铁马。”抚摸着身边的沙土,李喆说,它不只是土丘一堆。
为了把琼结文保单位打造成人文大招牌,让文物与游客的目光和心灵碰撞,琼结县千方百计提高文物景点的知名度,近年来,先后申报坚耶寺、唐布齐寺为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瓦达孜山摩崖造像、帮嘎遗址、德吉林卡遗址为第八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几年,慕名来琼结感受人文历史、打卡留念的游客也日渐增多。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