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医院就诊。
市民在医院自助机挂号预约门诊。
最近,你是否感觉身体易疲劳?气温起伏不定,身边咳嗽声不断?春季是流感高发季,气温波动大、空气湿度升高,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条件,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很容易“中招”。流感究竟是什么?它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面对春季流感又该如何正确应对?近日,记者采访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尼玛玉珍,请她为大家科普相关知识。
流感患者增多,儿童和老人成高发人群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医院发现,不少患者因发热、流鼻涕、头痛等症状前来就诊,其中儿童和老人占比较高。家住拉萨市城关区的张女士忧心忡忡地表示,自己的孩子感冒快半个月了还没痊愈。“孩子一开始发烧,退烧后就一直咳嗽。去医院检查,说是感染了甲流,现在每天都要去输液,真让人发愁。”张女士无奈地说。
尼玛玉珍介绍,流感主要集中在小于5岁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幼儿,以及大于65岁的老年人身上。此外,肥胖者、妊娠及围产期妇女,还有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容易感染流感。工作、学习压力大,存在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年轻人,在流感病毒面前也较为脆弱。
流感来势汹汹,与普通感冒症状有别
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呢?尼玛玉珍科普道:流感是由特定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比如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等。而普通感冒的病因较为多样,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都可能引发,有时细菌也会引发感冒。相比普通感冒,流感传播力更强、速度更快,往往让患者猝不及防。普通感冒的传染性则相对较弱,不会出现短时间内大量人群病倒的情况。
在症状方面,流感和普通感冒也存在差异。春季流感的典型症状是发热,患者体温通常在发病后迅速攀升,可达39℃甚至更高,发热一般持续3-5天,同时伴有极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还会畏寒、头痛、头晕,严重时会影响日常活动,导致患者精神萎靡、嗜睡。此外,还会出现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也可能有流涕、鼻塞、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声音嘶哑。部分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流感患者可能并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出现呼吸困难、皮肤苍白、尿量减少以及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
相较之下,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鼻子、嗓子不适,如鼻塞、流鼻涕、咳嗽、嗓子疼,可能会发烧,但体温一般不会太高。
尼玛玉珍表示:“流感一般需要3-7天才能痊愈,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退烧后全身不适的症状会逐渐减轻,但咳嗽、乏力等症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若出现并发症,痊愈时间会更长。普通感冒一般5-7天就能康复,身体素质好的人恢复得更快。”
正确预防流感,提高身体免疫力是关键
据悉,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那么,如何预防流感呢?尼玛玉珍介绍,在流感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商场、公交车、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佩戴口罩;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因为这样做容易让病毒侵入人体引发感染。
在家中要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清洁消毒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电脑键盘、手机等;每天至少开窗通风数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饮食上要保持均衡,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正常运转。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或保健品,同时注意保暖。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建议每年在流感季节前接种,一般每年9月至11月是最佳接种时间。
流感疫苗一年一针,卫生院可为老人免费接种
在两岛卫生服务中心,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前来接种疫苗的人并不多。两岛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尼玛拉珍表示,两岛街道辖区外地人较多,近期很多人返乡,加上大家对流感疫苗接种的意识淡薄,所以接种人数较少。
据了解,目前两岛卫生服务中心的流感疫苗价格为153元/针,3岁以上人群均可接种,60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接种,每年接种一针即可。尼玛拉珍介绍:“市民凭借身份证就能接种,无论区内区外,我们都会提供接种服务。”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能帮助人体产生对抗流感病毒的抗体,降低感染风险,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尼玛拉珍说:“很多群众担心接种疫苗后会有不良反应,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出现不适反应的人并不多。只要避开感冒期间接种,就不用担心。”图/记者 贡曲罗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