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11月29日,西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相关工作情况。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的红山之上,这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式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1984年布达拉宫消防班组建,2018年更名为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40年间,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始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齐头并进,多措并举,成功探索出一条文物建筑防火之路,确保了布达拉宫40年“零火灾”。
图为布达拉宫 来源:布达拉宫官网
据介绍,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构建起“消防+N”无缝衔接的联合监管模式,确保布达拉宫18个网格、54个基本单元、33个殿堂每天既在消防指战员无缝隙的专业守护下,也在相关责任人就近就便的巡查范围内。布达拉宫内固定设置的酥油灯数量多、灯芯多、火源多,特别是供灯房内酥油灯集中摆放、集中燃点,火灾风险较高,大队动员外迁供灯房单独设置在布达拉宫外,有效消除了火灾隐患。同时,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还创造性推出仿真干电池酥油灯代替明火酥油灯,专门设计“酥油灯防火池”“酥油灯防火罩”,既满足宗教需求,也符合安全要求。
此外,依托西藏自治区高原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积极开展火灾预防科技创新,参与完成“文物建筑智慧消防预报警系统研究”等西藏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并在其它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推广应用。大队还标准化实施智慧用电、火焰视频监测等“智慧消防”建设,积极构建“风险实时预警、防消一体处置、部门多维联动”的智慧防控体系。
针对宫殿内不便用水灭火这一特殊情况,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所采用的灭火器已经从水基、干粉灭火器发展到六氟丙烷气体灭火器,灭火效率高,无污染、无残留、腐蚀性小,能够有效减少对文物的二次伤害,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安全。
图为消防员们背着装备练习“冲山跑”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40年来,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先后帮助高原缺氧、小孩走失、钱物遗失、迷路等群众和游客13万余人,转移救助危重病游客1100余人,收到感谢信300余封、锦旗200余面。大队还专门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1个、设置党员先锋岗4个,常态化为布达拉宫管理处开展清除杂草、清扫积雪等义务劳动3100余次,清运垃圾1100余吨。大队指战员自发照顾雪城孤寡老人次仁玉珍23年,直至老人离世安葬。1994年,大队设立“爱心基金”,与拉萨彩泉儿童福利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先后捐款捐物20余万元,帮扶孤残儿童160名。长期以来,大队扶贫济困、为民助民的感人事迹,赢得了各级组织的一致肯定和驻地各族群众的高度赞誉。
据介绍,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累计荣获各类表彰200余次(含省部级以上表彰23次),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1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大队“布达拉宫模范消防大队”荣誉称号。2024年9月,大队再次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