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援藏

“青春抛洒雪域高原深情眷顾怒江深处”

发布时间:2020-11-19 16:0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这是一个地处横断山脉、怒江上游深山里的小村庄。在这个名叫白托村的地方,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这里带来的沧桑巨变,同时也感受到一位共和国部长与藏族人民所结下的深厚情谊。

  今年盛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会长范小建来到他40年前曾工作过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进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研。他在昌都市先后考察了7个县。之后,我随他专程到洛隆县新荣乡白托村,这个几十年来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进行驻村扶贫调研。

  路通了,生活越过越幸福

  从洛隆县城出发到新荣乡白托村,是一段沥青油路转向砂石路的盘山公路。它全长70多公里,平坦宽敞。一路上,不时有村民骑着摩托车疾驶而过。


这是以前到白托村的羊肠小道(唐召明提供,1978年摄)


这是现在新修通到白托村的砂石公路(唐召明2020年8月20日摄)

  然而,在范小建的记忆里,40年前这里的交通条件却是“从洛隆县到白托村,骑马要骑两整天,只有一条牛马踩出的小路……”。

  1976年,范小建从吉林大学毕业进藏工作。1978年,他又自愿报名“下乡”来到洛隆县新荣乡白托村(原为新荣区白托乡)参加驻村工作队,蹲点了一年时间。


这是白托村在山上举行“逛林卡”活动,村民们骑摩托车而来(2020年8月21日摄)


这是白托村一位藏族妇女在村里的“逛林卡”活动中,用手机拍照留念(唐召明2020年8月21日摄)

  白托,藏语意为“山顶”,该村海拔高度为4300米。那里山势很陡,山顶与江面之间,海拔高差大约有1000多米。全村现有123户,805人。过去山高路险是它陷入极度贫困的重要原因,现在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它逐步繁荣了起来。

  2017年,白托村通了公路。现在驾车从县城到村里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公路旁边还可见以前蜿蜒而上的羊肠小道。白托村自从通了公路,祖辈依靠步行和骑马的交通方式发生彻底改变。现在白托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两辆摩托车,有的还有了私家汽车。


这是白托村现代化的便民服务大厅(唐召明2020年8月21日摄)

  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白托村现在通了自来水、通了电、用上了手机,有了卫生室、看上了电视、用上了冰箱……

  在范小建《怒江深处的回忆》一文中,1978年的白托村“要看当天的报纸,等三个月也难……乡里没有卫生室,更没有医院……”。

  42年后,范小建再次来到白托村。他在卫生室看到,两间窗明几净的房屋,一间为药房、一间为治疗室。药房的柜子里摆满了各种西药和藏药。俄西卡和卓仑卡两位村医轮流值班,可以治疗一般性的头疼脑热等疾病。


这是范小建回到白托村看望1978年下乡蹲点时的村民(唐召明提供,2013年1月25日)

  我在白托村看到,许多老人听说当年的“小范”来了!手捧洁白的哈达争相在路上迎候,把当年在驻村工作队当过文书的范小建“截留”到自己家里做客,讲讲新鲜事,看看新变化。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加累家中,一个偌大的院子前摆着几件他近年来添置的背负式收割机、微耕机等农用机械。他从范小建手中接过代表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所捐赠的一台牛粪捡拾车,摆在农机具旁的重要位置。“在政府帮扶下,我们一家4口人已脱贫,生活越过越幸福!”这位不善言辞的中年汉子动情地说。


这是范小建在白托村的村民家里进行扶贫调研(唐召明2020年8月21日摄)

  据了解,自从脱贫攻坚以来,白托村确定了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包括2户五保户和24户低保户,目前都已实现脱贫。


这是范小建在白托村查看村民家里所使用的自来水情况(唐召明2020年8月21日摄)

  在一个竖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铁牌前,范小建爬上山坡去查看。这是一直让他牵挂的事情。陪同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四朗陈列介绍说:“县政府考虑到村里原有的两处取水点过于老旧,既不方便又存在安全隐患,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扶贫整合资金中划出146万元,用于修建新的取水点及管道配套设施,现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范小建看了村里的蓄水池,接着又查看了入户的自来水,与同行的同志说起当年全村人在一个取水点背水的情形,感慨地说:“终于解决了!”。

  有了电,生活大变样

  村民布琼是范小建的老熟人。他在家里一边请女儿给当年的“小范”倒酥油茶,一边不无感慨地说:“以前白托村信息闭塞,寄封信要走两三个月时间。2016年,村里接通藏东电网,大变样了。现在人人有手机,可随时了解外面的世界。”他指着家里的彩电和电热炉继续说,“我们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靠酥油灯照明的历史。”

  这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新荣乡白托村仁增玉珍在使用电灶烧水做饭。该村曾经是一个大山里的极度贫困村,现已全部实现脱贫,走上富裕路(唐召明2020年8月21日摄)


这是范小建在白托村查看村民的房屋情况(唐召明2020年8月21日摄)

  在范小建眼里,白托村所发生的变化与整个西藏一样,那是“短短几十年,跨越几千年的巨大变化”。“以前老百姓的生活特别简陋,特别穷苦……我们晚上给群众开会只有用一盏马灯照亮。但不是总有马灯。通常,晚上开社员大会组织学习,只有读报纸的人可以守着一盏昏暗的酥油灯。”

  “想起40年前的白托,真有隔世之感。”范小建深有感触地说道。


这是一位家长骑着摩托车在白托村双语幼儿园门口等候接孩子(唐召明2010年8月21日摄)

  走出布琼家,我们来到白托村双语幼儿园。这是一个现实版的“童话世界”:那铺着柔软的绿色化纤地毯,那多彩的塑料卡通滑梯及屋里和屋外四周墙上贴满的卡通画,一条条五颜六色的拉花……向人们展示了大山里孩子们的生活新变化。

  次仁拉姆、其美措姆、布琼次仁、丁增尼玛、仁增旺姆等22名儿童中午可以在幼儿园午休、吃饭。

  据介绍,2018年,白托村原有的教学点并入新荣乡中心小学。在原址上,国家投资194万元修建了白托村幼儿园。


这是白托村画师嘎松泽仁一家三口人在家里翻看用手机所拍摄的图片(唐召明2020年8月21日摄)


这是白托村画师嘎松泽仁夫人在家里使用冰箱冷冻酥油(唐召明2020年8月21日摄)

  白托村画师嘎松泽仁的儿子就在这所幼儿园。最近他给儿子买了一辆很喜欢的儿童汽车。这辆儿童车是在村里小商店买的,根本不用跑远路。


这是范小建在白托村青年俄尼卡所开办的小商店了解情况(唐召明2020年8月20日摄)

  这个小商店是由显得有些清瘦的高个子青年俄尼卡于2014年贷款5万元所开办的。他也因此成为村里第一个开商店的人。

  走进这个小商店,只见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一间大屋里地上和货架全是商品,满满当当。可以说,从零食到水果蔬菜,从日常生活用品到衣服鞋帽,从儿童玩具到电器商品,应有尽有。更令范小建想不到的是,小商店还可以用手机扫码付款。

  目前,白托村有4家商店。由于俄西卡善于经营,脑子活,常开着客货两用皮卡车去进货,小商店越办越红火。

  在范小建记忆里,“40年前,每年秋天会有远方来的‘商人’,赶着牦牛到这里用红糖、盐巴换些粮食、酥油之类的物品,搞以物易物的交易。”

  据白托村支部书记卓伦卡介绍:“近年来,特别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白托村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白托村与洛隆县一道,实现了脱贫摘帽,当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34.25元。现在每年都有新变化,生活越来越好了。”

  “范主任”,亚咕嘟!

  8月20日到22日,范小建不畏高原反应,带领调研小组在村里住了两个晚上。这两天,他和调研组的同志走门串户,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村民的衣食住行和家庭成员状况及生活变化等情况。

  谈到白托村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村民们给我讲起当年范小建的许多感人故事和与他的深厚友谊。白托村画师嘎松泽仁伸出拇指夸赞说:“‘范主任’,亚咕嘟(藏语:太好了)!”。


这是范小建进藏后与西藏自治区机修厂工人交流(唐召明提供,1976年10月摄)

  今年已67岁,曾前后两次在西藏任职的范小建,与西藏有着不解之缘。1976年,他大学毕业后进藏,在昌都计委工作。

  1979年范小建调离西藏。1984年,范小建又第二次进藏,先后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1987年离开西藏,前后在西藏工作6年时间。2000年,范小建担任农业部副部长,2007年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等职。他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党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3年1月,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的范小建率调研组在西藏调研期间,抽出时间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新荣乡白托村看望慰问干部群众。

  ——2018年,在得知白托村修通公路之后,范小建将他多年前起草的《怒江深处的回忆》一文整理发表,追忆过去的艰苦岁月,为白托村每一个进步与发展点赞。

  ——今年4月,在防范“新冠肺炎”的情况下,范小建又远程了解白托村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变化,撰写了《白托村远程调研追记》,讴歌白托村的新变化。

  这是范小建在村民家里指导村民如何使用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所捐赠的牛粪捡拾车(唐召明2020年8月21日摄)

  ——今年8月,他率领调研组再次来到白托村,并代表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捐赠100台牛粪捡拾车,请国务院扶贫办干部帮忙,手把手培训了三名捡拾车安装人员,并向村民详细讲解了捡拾车的部件构成、设计思想和组装步骤。

  范小建说,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西藏的脱贫攻坚已胜利在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要有高海拔移民搬迁那样的大项目,也要有牛粪捡拾车这样的绣花功夫。

  正如原白托村供销社老职工伦珠多吉送给范小建的锦旗所言,他“把青春抛洒在雪域高原,以深情眷顾于怒江深处”。

  伦珠多吉还给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范小建在离开白托村时,给伦珠多吉送了一件衣服。当时伦珠多吉的工资是每月12元,按规定要上交6元,如果买一件衣服要花5元钱,最后他自己仅剩一元生活费。一件衣服虽小,却凝聚着汉藏人民的深深情意。伦珠多吉对此心存感恩,念念不忘。

  有一次,范小建到县里开会。由于上马时动作过快,左手被鞘绳所绊,未能及时抽出,造成他的左手大拇指被左腿挤压脱臼。当时范小建用右手攥住左手的拇指,忍住钻心疼痛,死命一拽,虽然给复位了,但由于当时没有治疗条件,他的左手虎口至今都不能完全打开……

  犹如回到自己的故乡一样,范小建对西藏,尤其是对白托村充满了无限的感情。他说:“实际上,我是通过解剖‘麻雀’来了解全局。做好全国的扶贫,手中一定要有典型。西藏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昌都市的贫困程度更深,而白托村又是昌都市范围内一个非常困难的贫困村,过去其环境之艰苦、条件之恶劣与‘三岩’地区不相上下。白托村的情况有代表性。恰巧我有40多年前白托村驻村的亲身体验,再加上这些年一直保持着与白托村的联系,所以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心中比较有数。”

  8月22日,范小建就要离开白托村了。村民们听说后纷纷赶来送行,给他敬献上一条条寄予深情的洁白哈达。当白托村党支部书记卓伦卡将一面代表全体村民的“情比雪域万里山河,心系白托一枝一叶”的锦旗送到范小建手中时,范小建也将自己给村里捐的数千元交给了卓伦卡。

  2011年6月23日,时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的范小建,还为白托村达曲危桥改造自掏腰包捐款两万元。有人说,他当时掌握着几百亿的扶贫资金,对已列为扶贫工作重点的新荣乡,只要打个招呼,别说一座桥,就是10座桥也没问题。他自己说,听说这座桥还在用,就想到乡亲们出行的艰难。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推动这座到村里唯一桥梁的改造进程。

  范小建与白托村群众42年来所结下的深情厚谊,在当地传为佳话,彰显了汉藏人民血浓与水的深情厚谊和共产党员一切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与追求。(中国西藏网 文/唐召明)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