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日在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了解到,截至目前,西藏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53.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5%,建成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
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昌都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副主席四郎旺堆,今年带来了关于提高退耕还林补贴的建议。
湿地保护法草案20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拟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西藏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工作,“去年,代表大会全票通过《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今年我们牵头起草《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草案)》。”
西藏将编制实施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研究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国门生物安全监管。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林草局获悉:到2023年,西藏海拔4300米以下的行政村将完成营造林2000万株,宜林行政村绿地率达到25%以上,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00个。
西藏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西藏将全力营造全民参与国土绿化氛围,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进一步推动全区造林绿化工作,巩固消除“无树村、无树户”成果。
“十三五”时期是西藏自治区生态保护建设最扎实的五年。五年来,西藏自治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寒冬时节,被誉为“千湖美景”的黄河源头——玛多县景色幽静如画,冬格措纳湖的夜空令人陶醉。这里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是三江源保护区核心腹地。
由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县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开展的怒江河谷生物多样性监测中,在该县境内的当堆乡怒江河谷发现一条野生动物的“高速公路”,雪豹、马麝、白唇鹿等众多野生动物频频“出镜”。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不断加强,藏北高原野生动物数量逐年递增。包括藏羚羊、藏野驴、红隼、藏原羚、野牦牛等
当你乘坐京藏列车时,一定会被青藏铁路沿线呈现出的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所打动。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保护法草案20日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拟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