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莉 孙开远 发布时间:2018-10-11 09:01:00来源: 西藏日报

1962年,《教学研究》在西藏民族大学创刊,2004年,刊物正式更名为《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主要面向西藏高校,服务于西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西藏高等教育界熟知的 “教学论坛”。

1980年,西藏民族大学老师顾祖成开始主持整理编纂明清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和《明实录藏族史料》共计十三集已全部出版。

2013年,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创办,几年来,中心学术研究成果硕果累累,不仅成为广受学校师生认可的学术研究平台,更成为服务国家、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中心和高校智库。

……

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60年来西藏民族大学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

科研精神薪火相传

要了解西藏民族大学的科研成就,就绕不开顾祖成老师。

初见顾祖成老师,是在西藏民族大学的会议室。和顾先生的采访约在下午三点半,可三点未到,耄耋之年的顾先生已坐在了会议室。

“年纪大了,有些事情记不清楚了,我就让孩子帮我打印了一些资料,还给你们带了一些老照片。”先生说话语速很慢,随身携带的小布袋里装着先生珍藏了几十年的“宝贝”——《清实录藏族史料》和《明实录藏族史料》的部分手抄本资料。

《明实录藏族史料》是继日本著名藏学家佐藤长之后推出的一部更为完备的明实录藏族史料汇编,在国内尚属首次编辑出版,奠定了顾祖成先生在我国藏学界的地位。

顾祖成先生常说,“只有潜心于学科领域的钻研,努力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才能称得上某一个领域内的专家。”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先生,最大的愿望,是为西藏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作。

泛黄的纸张,隽秀有力的笔迹见证了老一代学者当年的青春之火、使命感和献身精神,造就了西藏民族大学学术研究的烂漫之地,而前辈们共同营造的浓厚学术氛围又熏陶哺育了一批批新的民大人。

2011年博士生导师康龙丽的研究课题“西藏各民族群体的分子遗传结构分析研究”和“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的分子遗传结构分析”课题先后获得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也是西藏民族大学建校50多年来首次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奖。

科研成就硕果累累

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自2015年成立以来,积极与国内外南亚学术研究机构建立联系,已成为中国南亚学会理事单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学校2011中心重大委托课题3项、区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个、与尼泊尔跨境科研合作课题3项;通过2011协同创新中心向西藏自治区报送成果要报9期;发表文章10余篇。

喜人的成就印证着学校学术科研的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校共获得各类科研立项102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628项,校内立项324项,共获得预算外科研经费9000多万元。出版学术著作190部,发表学术论文4567篇,其中包括权威期刊论文11篇,SCI论文64篇,EI论文63篇,核心期刊论文942篇。

一批高端科研平台、学术会议(论坛)在西藏民族大学落地生根,拉开学术大幕。全国藏族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全国文章学学术年会、国际诠释学研讨会、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研讨会、全国高校教育学院院长联席会议等先后在学校成功举办,在提升学术水准的同时,也塑造着学校的文化品牌。

科研机制激活创新

这些令人可喜的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西藏民族大学对于科研的重视。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学术科研总水平,西藏民族大学做出了学校由“教学型”到“教学科研型”综合大学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凸显科学研究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直面西藏社会发展需要,构建新的科研工作机制,使学校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极。

出台科研奖励办法,激发专业人员学术研究积极性。为凸显科研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的关键作用,在原有科研奖励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于2017年出台了《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奖励办法》,大幅提高科研奖励力度。

以高层次重大项目为引领,进一步凝聚研究方向,打造学术特色品牌。基于人文社科研究的传统和优势,学校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作为提升科研水平的重点途径进行培育,同时,强化理工学科学术研究指导,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突破,使学校的学科结构更加合理。

把科研工作的重点转向平台建设,着力于构建学术团队。积极实施科研平台建设的“沃土工程”,逐渐形成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引领的人文社科研究平台系列和以重点实验室为主的自然科学研究平台系列。通过机制创新,科研平台成为校内课题申报、团队建设等的孵化基地,打破了专业、院系壁垒,积极推进学科融合,实现协同创新,催生高水平科研成果。

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为加强科研管理的规范和效率,学校在2012年9月20日建成覆盖全校的科研管理系统,使成果审核登记、项目申报、科研资料库建设等实现信息化。

随着学校办学特色的凸显和学科建设的长足发展,西藏民族大学对海外高级人才的吸引力蓦然聚集、增强。一批学科背景高端、学术阅历开阔、专业造诣深厚的尖端人才积极加入西藏民族大学专业团队,首开风气之先。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