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滚动图

生态先行:用传统经幡守护“生命之源”

发布时间:2018-08-08 14:17: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当青海省玉树市甘达村的扎曲河上空,传统经幡高高飘扬,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社区服务工作者们露出欣慰的笑容。


图为悬挂的传统经幡。图片由东周群培提供。

  扎曲河是巴塘河的一级支流,共有180余处泉眼,流量大的有35处,在玉树市城区内流程4.83公里,是玉树市的重要水源地,被称为“结古母亲河”。多年来,保护扎曲河是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和当地村民的重要工作。传统经幡的重新使用,是他们为保护扎曲河取得的成就之一。

  据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东周群培介绍,由于近几十年来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各地悬挂的经幡大多是工业经幡。由于工业经幡的材料是化纤材质的,落在地面上难以降解,对土壤和地面生物造成破坏,被雨水冲刷后,工业颜料流进河里,还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另外,很多牲畜会误食地面上的工业经幡,无法消化,最终死亡,对村民造成经济损失。在甘达村社区服务站驻扎多年的工作者们,发现工业经幡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破坏,决定用传统经幡来替代工业经幡。


图为传统经幡,掉色后可以重新印染,重复使用。图片由东周群培提供。

  “从藏地经幡印制的传统来讲,历来的传承都是手工印刷。传统经幡布料的材质是棉布,使用的绳子是自己用羊毛捻线搓成的绳子,染料是用水、牛奶、白糖和藏语中叫做“栽”的天然红色矿物颜料混合后制成的,不添加任何的化学试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非常小。”东周群培对记者说。“制作过程也很简单,首先将染料刷在印经板上,然后将纯棉白布铺在上面,再将白布均匀的抚平,揭下来晒干就好了。”


图为甘达村村民制作传统经幡。图片由东周群培提供。

  因为藏族群众的传统习俗中就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加上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鼓励和引导,大部分村民都理解和接受使用传统经幡的做法。“传统经幡使用的原料都是无污染、可降解的材料,即使未来回归自然,也不会给环境带来压力。传统经幡的使用时间要更长,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在使用量上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如果使用传统经幡的地域扩大,可以进行专业化批量生产,还能够为百姓带来收益。”东周群培对传统经幡的使用情况非常乐观。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中指出,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主要江河的源头区,也是中国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最严格的区域之一。国家不断加大对青藏高原水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保障青藏高原水生态环境安全。“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保护水源,就是保护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中国西藏网 记者/孙健)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民族传统村落三江源峰会通过《拉司通宣言》

    8月12日,中国民族传统村落三江源峰会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通天河畔的古藏村拉司通举行,并通过了《拉司通宣言》(下简称《宣言》)。《宣言》强调,将深入发扬玉树重建家园的精神,铭记生态报国的责任,勇担玉树发展的使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