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记“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顿珠一家
走进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社区,只要是问顿珠家在哪儿,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前面屋顶上挂着几个大字的便是。”顺着大家手指的方向,“党的恩情铭记于心”这8个大字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夺目。
2006年,在安徽省的对口支援下,浪卡子社区的每家每户建了新房,搬进了新家。顿珠一家也和社区其他群众一道,告别了狭小黑暗的老屋,迎来了新生活。为了感谢党的恩情和援藏省市的无私帮助,顿珠自己动手,在自家的屋顶挂起了一个抢眼的红色五角星和“党的恩情铭记于心”8个大字。
“我在房顶挂的这8个大字,不仅仅是要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更是想通过这一举动坚定邻里乡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顿珠说。
今年49岁的顿珠,是浪卡子县浪卡子镇浪卡子社区的群众,家有8口人,四世同堂,生活在一起。
来到顿珠家,一进大门,院内整洁有序、窗明几净,屋里的家具、生活用品被安置得井然有序。
顿珠的父亲扎西江村今年76岁,正抱着还未满周岁的重孙女,坐在沙发上,高兴地看着电视节目,顿珠的妻子彭琼正在厨房里忙着给家人做午饭,干净温暖的屋里,一家人其乐融融。
扎西江村告诉记者,顿珠夫妻俩对自己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有加,家中大事小事也都会征询他的意见,两个孙女在儿子儿媳的影响下也特别尊敬爷爷、照顾爷爷。
“父亲快80岁了,老人家之前吃过太多的苦,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希望他能好好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彭琼真诚地说道。
顿珠的小女儿归桑说:“虽然阿爸阿妈平时不善言辞,但他们经常教育我们,要跟他人和睦相处,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顿珠家,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多年以来,他们早已把感恩当成了家风家训。
顿珠不只是一个温馨小家的顶梁柱,他还是一个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担任过村团支部书记,当了19年的民兵。他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和人们心中的解放军很像,因此,群众称他是“半个金珠玛米”。
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顿珠主动要求做社区防疫志愿者,积极给社区街道消毒,并向临街商户宣传防疫知识;在浪卡子县人民医院门卫处,顿珠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凡是出院回家不方便的群众,都可以找他,他免费将他们送回家。
顿珠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过党和国家的关怀,没有忘记帮助过他们的人,更没有忘记社区里的贫困群众。
前不久,顿珠家新房的一层以每年6.5万元的租金,租给外地商人做生意。顿珠准备从房租里拿一部分钱帮助社区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他把想法告诉家人后,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和认可。
浪卡子县武装部的同志告诉记者,顿珠是一个爱党爱国的老民兵,什么事他都会第一个冲在前面抢着干,在武装部工作的19年间,他们先后换了6任领导,但提起顿珠,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他。
“家里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我忘不了过去困难时帮助过我的人。现在,我有能力了,我也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顿珠坚定地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齐声颂党恩,携手跟党走
7月2日,党外知识分子旦巴旺秋在拉萨市党外人士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齐声颂党恩,携手跟党走”主题座谈会现场说道。[详细] -
翻身农奴、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门东寺僧人曲桑:“历经岁月变迁 更加感念党恩”
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门东寺僧人曲桑,俗名次巴,男,生于1941年7月,出家前是阿里地区措勤县江让乡珠龙村人。民主改革以前,曲桑全家共3口人,是措勤“麦卡部落”的“堆穷”,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详细] -
感受沧桑巨变 坚定维护核心
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8周年,近日,西藏自治区民政厅驻日喀则市拉孜县彭措林乡孜江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组织全村党员、群众代表在村委会大院举行了孜江村庆祝西藏和平解放暨“讲党恩爱核心”宣讲活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