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曾经的“朗生” 后来的榜样

孙健 发布时间:2019-08-10 13:0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西藏民主改革前,有一类农奴,被称为“朗生”。“朗生”,藏语意为“家里养的”,其实就是“家奴”的意思,他们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丝毫人身权利,被农奴主视为“会说话的牲畜”。西藏民主改革后,朗生有了自己的土地、房屋和牲畜,翻身当家做主。


图为西藏第一个由翻身农奴组织起来的农业生产互助组——朗生互助组。 摄影:陈宗烈 翻拍:孙健

  1961年,西藏农民为发展生产,纷纷组织互助组。但是,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县桑嘎村的11户“朗生”,却被排斥在互助组之外。为什么没有人要呢?因为“朗生”是温谿(又叫“谿卡”,意为庄园)领主的“家奴”,他们做佣人、当马夫、放牧牛羊、纺线织布、打扫洗涤作杂务,农忙时分担粗活、重活,却不懂农业生产技术。西藏民主改革后,他们虽分得了土地,但生活仍然贫穷,不但缺少技术,还缺乏耕牛、农具,甚至连种子、口粮都拿不出来。因为怕被连累,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和“朗生”们一组。

  这时,其中的次仁拉姆对其他人说,“人家不要算了,我们要有骨气,自己好好干。只要跟别人学习,不要怕苦和累,我们的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在次仁拉姆的鼓励和带领下,桑嘎村成立了第一个“朗生互助组”。他们认真学习务农,掌握了一整套庄稼活。经过三年艰苦奋斗,这些“朗生”们终于取得了农业和牧业生产双丰收,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了贫困,实现了丰衣足食。后来,这个“朗生互助组”被西藏自治区评为先进集体,誉称“百万翻身农奴的好榜样”;而那位坚强自信的女子次仁拉姆,还光荣地当上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听说了这个消息,我们单位决定去采访一下,我恰巧被安排在次仁拉姆家。”在陈宗烈看来,次仁拉姆是一个“才女”。“她虽然不太识字,但脑子很灵活。对于我们宣传的土地政策,都能熟记,还能讲得头头是道,她组织的互助组成为西藏自治区评选的先进集体和全区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

  据说,前几年,为了纪念和感谢当年的“朗生互助组”,当时那11户“朗生”的儿孙辈们齐聚一堂,为次仁拉姆祝寿,并和她一起拍了张全家福。(中国西藏网 记者/孙健)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