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

西藏那曲比如县易地扶贫搬迁:怒江河畔 羌塘牧民的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0-11-18 11:41: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比如,藏语意为“母牦牛部落”。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地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怒江水穿城而过,山高谷深,四周冰山雪峰环绕,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

  困难农牧民群众大多居住在深山峡谷交通不便的区域,由于海拔较高,农牧业生产生活自然环境恶劣,尤其道路、水电、卫生、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亟需解决,脱贫致富的方式和条件存在难、困、贫。

  “十三五”期间,比如县利用两年时间,将627户2618名农牧民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集中搬迁的形式搬迁至比如县城西、城东、布曲河、南岸新区四个安置点。


图为才达旦巴老人 摄影:王淑

  走进城西搬迁安置点,错落有致的居民楼极具特色,吸人眼球,外墙的装饰熠熠生辉,楼下的虫草交易市场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69岁的才达旦巴老人正在自家阳台晒太阳,已近古稀之年的他显得格外精神。才达旦巴老人从100多公里外的达塘镇搬迁至县城,之前的房子是土坯房并且是危房,搬迁后住上了153平米的四室一厅。他说:“住上这样的好房子,之前想都不敢想,仅凭自己的努力一辈子也住不上。”

  搬进新居,才达旦巴将家中装修之后自发挂上了领袖像。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根本藏不住,对党和政府给予的好政策发自内心的感谢感恩。才达旦巴说:“搬迁到这里环境好、气候好,衣食无忧,我们一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冬日的阳光温暖怡人,才达旦巴老人在自家的房子里含饴弄孙乐享天伦,孩子们在外努力打拼,为新生活奋斗,“这样的好日子要一直过下去。”

  比如县持续对接搬迁群众就业扶持,配合县转移就业组积极对接就业岗位,确保有劳力有意愿搬迁群众就近就便实现就业。截至目前,比如县易地搬迁群众实现就业581名,人均年增收2.47万元。


图为罗吉 摄影:王淑

  一进罗吉的家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整洁有序的新家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双手捧着自己的装修培训结业证书,非常郑重地说:“我通过了装修培训,现在一天都能挣300多元呢。”

  近年来,比如县迎来了大发展,装修行业越来越吃香,搬迁后的罗吉瞅准机会,参加了政府免费开办的装修培训班,培训合格之后参加工作,每天300多元的收入让他笑得合不拢嘴。

  与收入相比,更让他开心的是,妻子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由于妻子体弱常年生病,看病不方便的问题经常困扰罗吉,搬迁之后环境好了,妻子的心情也好多了。“现在打车5块钱就到医院了,非常方便。”


图为罗吉新家 摄影:王淑

  易地扶贫搬迁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地方,并通过产业、就业、培训、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系列帮扶措施,使其摆脱贫困状况,实现稳定脱贫的综合性扶贫方式。

  索朗曲珍一家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她家中有8个孩子,最大的上初三,虽然教育全部免费,上学不会产生任何负担,但是孩子的接送成了索朗曲珍最头疼的问题。

  搬迁之后,新家距离学校只有几百米的路程,孩子放学可以一起接送,极大的方便了索朗曲珍一家。“现在站在自己家里就可以看到小孩上学放学,非常放心。”索朗曲珍说,丈夫通过转移就业在家具厂打工,每个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完全不用为生活担心。

  比如县先后投入1.75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了当地农牧民切身的民生问题,尤其是教育、医疗、就业等。持续推进配套产业扶持,鼓励引导搬迁群众更多参与产业项目经营,在产业项目中实现就业增收,确保配套产业给搬迁安置群众带来最大效益。怒江河畔的比如县农牧民,正通过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生活。


图为罗措一家 摄影:王淑

  罗措是比如县有名的女司机,搬迁之后她和丈夫商议利用扶贫贷款花15万元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专门跑县城和那曲市的生意。年轻的小两口轮换开车,短短几年内就把贷款还清,现在每月的生活费足够用,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比如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保障,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以及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赵二召)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