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杂志

我和父亲的“年代”

丹增曲珍 发布时间:2020-03-12 11:19:00来源: 《中国西藏杂志》

  前一阵子我跟父亲聊天,他说:“闺女,以后我帮你带孩子,你得赶紧把开车学会了,买辆车上班也就不用挨冻了。”父亲退休这五年一直在重复地说着这些话,确实,我都毕业工作五年了,父亲也老了。


丹增曲珍八个月大时与父亲的合影及三周岁留念。丹增曲珍 摄

  父亲出生在边境县,从小无父无母,9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常听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那时候,有个放羊的叔叔来家里走动,带回来的半块羊腿就是我们一年的荤腥。那时候的羊腿汤真好喝呀。”

  父亲为了给家里的弟弟妹妹们赚点口粮,在亲戚家牧场放羊,一直到9岁。亲戚教他认识了30个藏文字母,后来他凭着对村里“读报”换工钱的执著,渐渐成为了村里的“读书人”。

  后来,父亲在放羊的时候跑出去参加考试,考上了乡小学。再后来,他考上了山南地区农牧学院。当时的冬天,他特别渴望有一双和其他同学一样皮质的靴子,由于生产生活水平落后,家境贫寒等原因,直到毕业,他还穿着那一双破旧的胶鞋。

  我出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山南市,12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内地西藏班,从小不知生活的窘迫与物质的缺乏。尤其是今天的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穿耐克、乔丹以及各式各样的高跟鞋。

  父亲后来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全能的乡党委书记,在乡里工作时,他和几个同事一起挤在乡政府一间破旧的平房里。每到夏季,常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开村民大会时,干部群众都在政府大院里席地围坐,没有阳光棚,但群众工作同样开展得很好。父亲最“头疼”的事当属下乡调研了,由于很多村庄山路崎岖且地质灾害频发,经常要推着“北京”牌汽车往前走。深入偏远村居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只有马了,一个来回往往要用一整天,风餐露宿、踏冰卧雪是常有的事情。工作之余,他会开着手扶拖拉机帮群众拉砖头,与群众一起啃土豆、吃糌粑。我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的一个夏天,在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他们为了把一个高危病人送到地区医院抢救,费尽周折,短短数十公里,十点左右出发,因为路被雨水冲坏,送到地区医院时天竟然都亮了,结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阅读全文请点击:http://www.ctibet.org.cn/magazine/2020/01/index_55.htm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创办《中国西藏》杂志的岁月

    创办于1989年初的《中国西藏》杂志,到今年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参加今天的座谈会,见到了许多老领导、老同事,很温暖、很亲切,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也回想起杂志创办时的难忘岁月。[详细]
  • 同心·共铸中国心 值得记忆的2019年

    2019年,是值得记忆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0华诞,这一年成为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也是“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活动发起的第十一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