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青海皮影:“走皮不走刀”“皮”出新花样

发布时间:2022-02-25 15:54: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解说】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青海省海东市的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化隆中心,化隆县扎巴镇皮影戏剧团的演员们正在编导闪卫平的带领下,排练为“冬日六送”下乡宣传活动准备的皮影舞《新春喜洋洋》。

  【解说】记者看到,这支由16人组成的皮影戏剧团里,不仅有负责乐器演奏的花甲老人,还有不少年轻人,带着皮影人物从幕后走到了台前,通过活泼俏皮的舞姿将扎巴皮影展示给观众。

  【同期】海东市化隆县文体旅游局文化产业办主任、皮影戏剧团编导 闪卫平

  皮影的来历就是(根据舞蹈)演员侧身的动作去做的,所以(皮影舞)展现了它的的舞姿优美。人和皮影作为一体,(舞蹈演员)每个关节(动作)是按皮影的走位,就表现出了人(物形象)。

  【解说】闪卫平告诉记者,剧团组建初期在当地关注度并不高,演出用的老戏本没新意,年轻人听不懂,冷场是常有的事。后来他们通过创作皮影戏剧本,用通俗易懂的唱法演绎经典老戏曲和红色歌曲,编排关于疫情防控、扫黑除恶等主题的现代皮影戏,剧团逐渐被当地人熟知,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解说】今年65岁的金文录在剧团演出时负责二胡演奏,舞台下,他担任着皮影制作、教学的工作。从小热爱皮影艺术的他20岁就加入了扎巴镇皮影戏班子,在与皮影为伴的40多年里,学习、钻研皮影制作、表演的方法。

  【现场音】化隆县扎巴镇皮影手工艺人 金文录

  出刀,走皮,要用到走皮不走刀的手法。需要功夫到位,不下功夫皮子走不好,线条不流畅。这是经常练习的结果。

  【解说】金文录告诉记者,制作皮影的原料需要选用黄牛皮,经过“泡皮”、“腌制”、画手稿、雕刻、上火砖、组装等步骤才能完成一个皮影人的制作。

  【现场音】化隆县扎巴镇皮影手工艺人 金文录

  以前是用丝线挽疙瘩(连接),两边都是挽疙瘩,那个容易脱落,(创新后)现在是用钓鱼的鱼线,(烧热后)打结很简单,又牢固不容易脱节,也很方便很灵活。

  【解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扎巴皮影,金文录还花费2年时间创作了四大名著系列的皮雕皮影人物。

  【同期】化隆县扎巴镇皮影手工艺人 金文录

  已经做了水浒传和红楼梦的人物,下一步还有西游记,还有三国演义这两部的人物,用皮影皮雕的方法把它做完,(未来想继续)把皮影人物创作成文创旅游产品。

  【解说】金文录说从传统皮影戏到皮雕作品,再到皮影舞,是一代代皮影艺人的创作心血,他希望能把这些手艺传给更多的年轻人,他们不仅要传承艺术,还要继续创新发展,让皮影戏加入更多现代元素,更具时代魅力。

  记者 周瑞辰子 青海化隆报道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