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清明假期旅游市场再掀热潮,出游群体主力年轻化

发布时间:2024-04-07 15:27:00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清明假期落下帷幕,旅游市场再度掀起热潮。携程发布的《2024年清明节假期出游总结》显示,假期期间,国内本地游、周边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1%、350%;回乡祭祖传统则带热乡村微旅游,乡村游订单同比增长239%。

  飞猪发布的《2024清明假期出游快报》显示,清明假期国内酒店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9%,线路游预订量增长164%,热门景点门票预订量增长超2倍。此外,返乡祭扫、返乡探亲的火车票预订量也同比去年增长近2倍。

  去哪儿数据显示,2024年清明假期期间(4月4日-6日),国内热门景区预订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5倍,部分火热景区门票一票难求。

  天水和开封成为清明假期新晋“顶流”

  节前旅游热度持续上升的河南开封和甘肃天水,在今年清明假期成为新晋“顶流”。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天水旅游热度同比上涨超5倍,开封旅游热度同比上涨超3倍。

  携程数据显示,因麻辣烫出圈的天水当地热门景点麦积山石窟、伏羲庙等一并被带动数倍热度。近期爆火的“王婆说媒”让周边的城市居民都想在假期一探究竟,其中来自郑州的旅客假期住开封的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517%。

  去哪儿平台统计,清明假期天水酒店预订量增长12倍,天水接待游客数量创新高,麦积山景区门票早早售罄。王婆所在的开封万岁山·大宋武侠城门票销量增长超23倍。

  途家平台上,截至4月6日,天水民宿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8.8倍,排名第一,90后、00后游客为预订主力军。万岁山景区搜索量暴涨800%,清明假期开封民宿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5.7倍,其中超六成客人为“组团勇闯相亲局”的00后。

  清明假期出游新玩法:“打野”、赏花、“Cityeat”

  清明假期全国春暖花开,外出踏青、户外野游都成为假期热门的出游主题。携程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山岳类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770%。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节前,假期夜爬泰山门票开售后迅速售罄。清明假期期间,泰山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82%。飞猪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包含登山体验的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5倍,黄山、泰安、乐山等是假期登山游热门目的地。许多游客感慨,“爬山会制服每一个嘴硬的人”。

  由于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踏青赏花也被玩出了新高度。在社交平台上,国风穿搭、新中式、华服妆造等成为赏花游的热门关键词。飞猪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国风赏花热度同比去年大增近3倍,其中杭州、苏州、无锡、洛阳、武汉等是国风赏花游热门城市,不少热门赏花景点附近的妆造门店都排起了长队。携程数据显示,赏花类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呈现391%的涨幅。洛阳牡丹节、林芝桃花节、天津海棠花节、婺源油菜花节、石家庄梨花节等多地的花卉节,也使目的地热度倍增。

  荠菜、蕨菜、野葱、水芹菜、折耳根……清明假期,很多年轻人还加入了“打野”团队。“打野”原本是游戏常用词,现在则被诠释为到户外去采摘时令野菜,这类活动包含了踏青徒步、野外尝鲜、亲子出游等,今年以来快速走红。飞猪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包含徒步、采摘等在内的“打野”型体验相关热度同比去年增长超2倍。

  同时,作为最简单的户外游目的地选项,公园里也“长满了人”,携程平台上,公园类景区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30%,不少游人感叹热门公园几乎“没地方落脚”。

  美食愈发成为假期出游的主要动力,尤其是颇具地方文化和特色的小吃。除了持续火爆的天水麻辣烫之外,柳州螺蛳粉、南昌米粉及从去年走红的淄博烧烤、徐州烧烤等,都是这个假期年轻人“Cityeat”的顶流目的地。飞猪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包含特色餐饮、当地小吃等体验在内的“Cityeat”相关旅行热度同比去年增长超4倍。

  旅游市场主力年轻化

  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期间,平台上18-25岁群体旅客占比超20%,是最活跃的出游群体。在去哪儿平台上,今年清明假期,天水、开封、泉州在“麻辣烫”“王婆说媒”“簪花游”特色文旅标签带动下,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2倍、4.5倍、3.3倍,并且从客源年龄看,00后是主力,占比近1/4。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表示:“随着旅游市场主力年轻化,旅客对目的地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追求独特且具有辨识度的产品或场景,对千篇一律的古城、打卡点、小吃已厌倦。一条老街、一个菜市场、一份独特的美食,都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爆火’的引子。对于当地来说,想将流量转化为消费,还需讲诚信、重服务,用诚意和更好的服务打动旅客,实现口碑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