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回家,真好!”——中国作家协会“欢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4-04-09 15:33: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大湾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天呐,这么巧!”

  “那个时候流行发短信聊天,我们当时聊了好多,可惜上高中以后就没有再联系,真的是很久没见了!”

  ——春和景明的时节、熙熙攘攘的故宫,来自香港的青年作家程皎旸小心翼翼探问后才敢确定:团队的讲解员竟然是自己十几年前的笔友!

  “上学的时候她就非常喜欢写作,我们经常互相写信。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一路沉稳有礼的讲解员也难抑激动,拉着程皎旸的手几乎要跳起来。

  这是程皎旸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万水千山总是情——欢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动时的惊喜瞬间。畅谈文学、研讨创作、对话名家……3月末,来自香港、澳门的40多位作家、诗人、剧作家及文化界人士参加此次活动,跨越万水千山,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

   回归文学的大家园

  “回家”的情愫,充盈在旅途的每一瞬间。

  香港作家代表团团长潘耀明早年就曾参加过一档名为《回家》的电视节目,与摄制组一道回到童年生活过的地方。“这次我们回到的是文学的家园,是具有永恒意义的。”在活动欢迎仪式上,环顾台下一个个久违的脸庞,潘耀明开场白第一句,万语千言化作了四个字——“回家,真好!”

  对于澳门作家代表团团长、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而言,这次“回家”让他百感交集。他坦言,“尽管港澳早已回归祖国大家庭,但长期以来,港澳文学在多种文学分类和学术研究中被列为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文学类别。为此,港澳文学界奔走多年,呼吁回归祖国文学大家庭。”如今,中国作协已有不少港澳台会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日新月异,如今港澳作家们往来内地更加频繁,创作更加活跃,越来越多作品在内地出版、发行、改编成影视作品。“感谢‘娘家’的精心安排,我们终于名正言顺回家了,理所当然回到温暖的家。”言及此,吴志良无比自豪。

  坐在大巴车上,看着街上一闪而过的胡同和楼宇,曾在北京生活过的香港作家崔文冰迫不及待地与同伴们分享:“暖心、激动,我童年来过的地方,每一个变化都让我欣喜若狂。从小在北京生活种下的文化种子,没有想到30多年以后生长发芽了。”

  港澳文学百年发展,是港澳同胞和祖国人民一起奋斗打拼的峥嵘岁月的见证。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寄语港澳文学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讲好爱国、爱港、爱澳故事,同时也笑意盈盈地再次发出邀请,欢迎港澳作家常回中国作协看看,“清茶一杯,叙文学,话家常,为我们的文学家园添一缕温馨、增一份情谊”。

   “祖国永远是文学的原乡”

  谈及内地作家在港澳的影响,澳门作家林慧娴始终忘不了读《白鹿原》时的深深震撼。而说到文学创作的源泉,多位作家都坦言,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从王韬的政论到鲁迅的演讲,从戴望舒的副刊到刘以鬯的专栏,从郭沫若、茅盾、萧红等南下作家为追求民族解放独立留下的滚烫文字,到金庸、梁羽生、梁凤仪等本土作家塑造的一个个平民英雄……山河激荡,时光流转,百余年来,港澳文学始终从中华文化吸收着丰富的营养,书写民族精神、抒发家国情怀、纵论古今天下、描摹世态人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精彩作品和感人故事,影响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读者。

  “我的写作从来没有离开过母土”“祖国永远是我文学的原乡”……在对谈中,多位港澳作家都谈及内地文学与港澳文学微妙而深刻的“血缘关系”。“一直以来,内地文学和香港文学实际上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香港作家葛亮表示,“香港文学不断受到中国现代文学母体的滋养,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港既是一个地理文学,也是一个美妙的平台,可以将不同的文化元素、不同的情感糅合其中。当下内地与港澳作家之间的交流,更是互有灵犀,给予对方不少创作灵感。”

  “虽然外面的枝头尚未披上深浓的绿意,但我们心中的花朵已然绚烂绽放。”香港女作家协会主席、诗人何佳霖过去20多年来经常行走在祖国大地,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蓬勃脉动,“希望我们能共同记录下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变迁。”

   期待更多“碰撞”和双向奔赴

  旖旎春光里,穿过老北京豆腐池胡同,漫步北京中轴线;行至津门,参观梁启超纪念馆、李叔同故居,驻足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感受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魅力……一路走来,记录在历史建筑、文物展品中的厚重文化和家国情怀,令港澳作家感动不已。

  “今天走进弘一法师的故居,我就想写诗,因为那里是一个非常诗意的存在。”香港代表团副团长、诗人罗光萍指出,“这次‘回家’之旅是一次双向奔赴,每天跟大家在一起进行观点的激烈碰撞,也激发了我们的文学灵感。”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传播系副教授林玉凤则对非遗保护传承印象深刻。“这次行程让我们大开眼界,参观完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大家都深有感触,我们从来没想过作家的能量可以有这么大,从来没想到过可以有这么一个地方,把作家的工作变成宏大的民族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澳门文化事业的未来。”

  几天来,从祖国的南海之滨一路北上的港澳作家,在完成6场文学交流活动和文化活动后,大家收获颇丰。香港作家联会理事、香港女作家协会副主席禾素感言:“一路走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沿途的风景与见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幸福感与内心的安宁。”罗光萍也表示:“特别盼望内地的作家朋友到港澳讲座、授课,这样的活动对港澳年轻一代是一种心灵的滋养,盼望有更多交流和‘碰撞’机会,期待更多双向奔赴。”

  冯骥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结束时,在意犹未尽之中,“海河之子”李叔同填词的《送别》乐曲声响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座的作家们纷纷轻声哼唱起来:“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09日 12版)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