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突泉县土特产“火”出圈

发布时间:2023-07-12 16:56:00来源: 内蒙古日报

  清晨6点,家住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的王海波准时走出家门,将一张张薄如纸、色如金的干豆腐搬到开往县城的客车上。再过几个小时,这些干豆腐就将变成一道道菜肴,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这便是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六户干豆腐”。

  “六户干豆腐”作为突泉县六户镇的土特产,已经有百年历史。从选豆、泡豆、磨浆、熬浆、点豆腐、泼豆腐、压包、揭包到成品足足有十几道制作工序。这样用心做成的干豆腐干、薄、细、韧,一直以来都供不应求。为此,六户镇抢抓市场机遇,规划实施突泉县六户特色食品产业园项目,着力打造干豆腐、韩烧鸡、榛菌包等土特产品牌。

  乡村振兴,重中之重在于产业振兴。

  近年来,突泉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全心谋划“土特产”文章,努力在扩数量、增产量、提质量上下功夫。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竞争力,将家乡土特产推向大江南北。

  行走在突泉县突泉镇大营子村的乡间小路上,一片片嫩绿的蒜苗轻轻摇曳,种植紫皮蒜已有21个年头的蒜农郑俊芳从田垄间探出身子,笑着招呼:“快来看看我家大蒜,长势可好了。”

  大营子村因“蒜”出名,多年来坚持大蒜种植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今年,全县紫皮蒜种植面积达7000亩以上,产量也将突破4000万斤,通过深加工、精包装腊八蒜、黑蒜、糖醋蒜等高附加值产品,预计经济效益可达4.8亿元。

  做好“土特产”文章,关键在“土”,立意在“特”,支撑在“产”。

  “三亩地的鲜食玉米预计能收入5000元,是传统蔬菜种植收入的好几倍。”突泉县九龙乡永丰村村民张凤明家的三亩庭院,今年没有像往年一样种植瓜果蔬菜,而是种上了“土特产”鲜食玉米。

  鲜食玉米又称为甜玉米或蔬菜玉米,既可以煮熟吃也可以生吃。九龙乡这几年以庭院经济奖补项目为支撑,整乡推进鲜食玉米种植。目前,全乡共签订种植订单624户5021亩,预计每户增收均在2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当地还注册了九龙新风金穗商标,并投资500万元实施鲜食玉米加工项目,建设1200平方米保鲜库1座,配套脱粒机、切断机、真空包装机等加工设备,进一步拓展产品种类,实现鲜食玉米产业链提档升级。工厂建成后,日可加工鲜食玉米20余万穗,仓储量可达6000吨,年产值可达2100万元。依托“源在兴安”“兴安产、安心选”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契机,已经成功与13家北京企业及预算采购单位签约,订单金额达4.1亿元。

  “土特产”之“土”,源于一方水土。突泉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现有耕地266万亩,年均日照时数2905小时,光热资源充足,蛟流河水灌溉下的肥沃土壤孕育出一大批“独甲一方”的特色产品。这些看似平常的土特产,不仅饱含着浓浓的乡情乡愁,也牵动着老百姓的“钱袋子”。当地将继续保持“土”味,彰显“特”色,壮大“产”业,用心走出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记者 李国萍)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