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骑兵》燃动红色燕园
“北京大学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学校每年有两项重要的文化活动,‘一二·九诗会’和‘五四诗会’,活动中我们会通过多种形式铭记历史、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今天《骑兵》这部舞剧再次唤醒了深植于北大血脉里的红色基因。”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学生李珂观看舞剧《骑兵》后,被剧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感动。
4月3日,内蒙古艺术剧院原创舞剧《骑兵》走进北大燕园。不少学生提前来到演出场馆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学堂,探访骑兵故事……
晚7时,大幕拉开,骑兵们列队而来,飘扬的马鬃、震撼的舞步,带领学子们“穿越”时光,回到硝烟滚滚的战场上。
蒙古族青年朝鲁,目睹共产党医疗队救助患黑死病(鼠疫)的父老乡亲后,受党的革命思想感召,立志从军,最终成长为一名英勇的骑兵战士。当一匹匹战马高高跃起、冲向敌军,一个个骑兵英勇牺牲、捐躯报国,剧情达到顶点,而当大幕垂落,荧幕上升腾出战死沙场的骑兵烈士英名录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直到演员们两次谢幕,掌声依旧不曾停下……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赵雨萌抽泣着说:“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远超我的审美预期,伴随着剧中一幕幕,我们仿佛经历了一个时代,能看到这个剧是我们的幸运。”
当“骑兵红”遇上“北大红”,碰撞出的情感足以震撼人心。
1898年,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而一百多年前的神州大地,列强践踏、山河凋零。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家,来自北京大学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携马克思主义劈开昏暗夜空,为中国带来希望与光明。播火启明、相约建党、澎湃工潮、壮大组织,革命先辈们心怀家国、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启迪了无数国人。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的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的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正在这里进行的“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展览中,有一幅照片引人注目,照片上是荣耀先、多松年、乌兰夫、吉雅泰等来自内蒙古的进步青年们。他们深受马克思主义熏陶,成长为坚韧的无产阶级战士,回到家乡点燃革命火种,让内蒙古叩开历史新纪元的大门。
《骑兵》总导演何燕敏是骑兵的后代,剧中很多演员同样是骑兵的后代,于他们而言,还原骑兵的故事,将骑兵搬上舞台,是刻在血脉中的使命和责任。演员白慧峙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骑兵》不仅仅是一场演出。”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许振伟说:“北大的红色基因一直赓续流传,北大的‘红’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思想的传播中,而《骑兵》展现的‘红’更多的是感恩和战友情,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差异,也体现了红色基因内在的延续。”
清明时节的燕园,翠柏挺立,鲜花绽放,“静园”里的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一支支菊花静静摆放。北京大学的卢方琛说:“《骑兵》这样一部舞剧,告诉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辈,因为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的。”(记者 冯雪玉 实习记者 孙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