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赤峰全链条夯实“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品牌

发布时间: 2025-03-27 15:10:00 来源: 内蒙古日报

  3月10日,赤峰吉隆黄金矿业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成为全国第三只“A+H”黄金股和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A+H”上市公司。

  远隔几千里的鸣锣,是赤峰正式开启“资源+资本”双轮驱动的产业进阶之路的见证,而这上市捷报的背后,是赤峰“找矿突破行动”的强力支撑。

  赤峰市横跨兴蒙造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构造域,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资源潜力,有北部“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中部“少郎河流域铜铅锌银钼多金属成矿带”、南部“华北地台北缘金银铁铜多金属成矿带”3条重要成矿带,是全国唯一被命名为“有色金属之乡”的地级市。全市现已发现矿种86个、矿床1600余处,矿产资源远景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万亿元。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推进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赤峰增强工业实力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工业振兴的不二捷径。

  2023年,国家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战略资源接续基地,赤峰市立足矿产资源优势,按照“资源保障、冶炼集群、精深加工、全链发展”的路径,聚焦“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全面发力,力争把“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建设得势强劲足。

  ——在上游,赤峰市高度重视矿业发展,通过全面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积极建立工作站、持续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矿山修复治理等措施,促进全市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中游,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有色金属冶炼、新材料加工等项目,推动矿产资源从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在下游,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建设尾矿综合利用、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依托矿业资源优势,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世界最大的锂云母型锂矿——维拉斯托特大型锂多金属矿,亚洲最大的银矿——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黄河以北最大的铁锡共存矿床——黄岗铁锡矿,华北地区最大的钨多金属矿床——白土营子钨多金属矿,长江以北最大的铅锌矿——白音诺尔铅锌矿等一大批重要金属矿接连被发现,赤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丰硕成果。

  据统计,2年间,赤峰市共探获(改)金属量金20吨、银5000吨、铜40万吨、铅锌1100万吨、氧化锂57万吨、锡30万吨、萤石(氟化钙)100万吨,金、银、铜、铅、锌等矿种已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期间规划找矿目标。

  2025年,随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幕的拉开,赤峰又立下新目标:采取优选出让一批、推进转采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探矿增储一批、复工达产一批、关闭退出一批“六个一批”发展举措,上项目、扩产能、优布局、延链条、创品牌,努力实现探、采、选、冶、加全产业链一体化绿色发展,争取到2027年底,全市矿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

  2月28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兴安岭地区重大地质事件与锡多金属成矿项目启动暨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该项目作为“央-地-企”联合示范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牵头,12家科研院所、7家矿山企业和赤峰市政府共同实施,主要在赤峰市北部开展,项目完成后将提供多处锡矿产地,预计增加锡资源量10万吨。

  “大兴安岭地区重大地质事件与锡多金属成矿”项目的启动,标志着赤峰市2025年找矿突破行动全面铺开。

  内蒙古赤峰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调中心等单位纷纷进驻野外施工现场,开展地勘基金项目的勘查工作。内蒙古山金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赤峰吉隆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自有探矿权项目开始了资源勘查工作。

  在3月6日召开的深入实施“十大行动”推动赤峰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找矿突破行动”专场会上,赤峰市对找矿突破行动各项任务作出了详细介绍:

  出库实施20个自治区级地勘基金项目,完成20处战略性矿产资源区块市场化出让;推动克什克腾旗维拉斯托锂矿等44个项目取得采矿证;推进乌兰达坝矿区、白音诺尔矿区等22个重点矿区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鼓励敖仑花钼矿、白音诺尔铅锌矿、黄岗铁矿等老矿山“就矿找矿”、深部探矿,增加矿产储量、提高资源自给率……

  “2025年,赤峰市国家及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矿山企业勘查项目预计投入勘查资金将超过8亿元,努力实现全市战略性矿产和优势矿产增储上产,力争全年新增金16吨、银4000吨、铜24万吨、铅24万吨、锌240万吨、氧化锂200万吨、锡3万吨、萤石1200万吨、钼13万吨。”赤峰市自然资源局资源储备整理中心副主任张世武说。

  从战略布局到精准施策,一张张蓝图正在赤峰找矿实践中徐徐铺展,在全市范围内高位推进、高效落地,为夯实“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为全力打造中国“绿色锂都”、“北方锡都”提供坚强保障。赤峰正从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阔步迈进。(记者 王塔娜)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