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德的福安西部流域,穆阳溪如一位温柔的母亲,千百年来滋养着沿岸水土,哺育着一方儿女。如今,走进穆阳镇苏堤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动人的生态图景: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微风拂过,波光粼粼,泛起层层涟漪。一群桨板爱好者身着色彩鲜艳的装备,在水上自由驰骋,欢声笑语伴着溪水潺潺,尽情享受着夏日难得的清凉。
然而,十多年前的穆阳溪却是另一番模样。那时,沿线多个村庄的垃圾随意堆积,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排溪中,加上沿岸畜禽养殖规模较大,粪便等污染物肆意流入,使得溪水变得浑浊不堪,还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水葫芦疯狂蔓生,几乎堵塞了部分河道,一到汛期,水位急剧高涨,时常漫过堤岸,淹没周边农田和房屋,给沿岸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昔日的“母亲河”成了大家心中的“痛点河”。
转机始于2016年,穆阳溪被列入福建省首批安全生态水系项目,福安市乡两级政府携手发力,一场针对穆阳溪的综合治理攻坚战正式打响。针对全长11公里的河道,一系列精准施策的治理项目有序推进:施工人员对河床进行改良,清除淤泥和杂物,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重新梳理河滩,种植适合水生环境的植物,提升河道的自净能力;修复受损的河岸,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加固堤防,同时建设了6个沿岸生态亲水公园。经过不懈努力,穆阳溪流域逐渐褪去“脏乱差”的外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态治理不仅需要“铁腕”整治,更离不开科技的助力。2019年起,福安市水利局率先在宁德市推行河道专管员物业化管理模式,并精心建设启用了福安市智慧河长综合管理平台,以数字赋能为穆阳溪治水插上“智慧翅膀”。河道专管员们每人都下载了专属APP,在日常巡河过程中,他们的巡河轨迹、巡河日志会实时上传,一旦发现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只需在APP上拍照上传,相关信息就能第一时间反馈到平台。平台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会迅速将问题传达给所在乡镇和属地部门,确保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如今,穆阳溪流域的“智慧防线”愈发牢固。流域内共设置了6个智能视频监控点,24小时不间断监控河道情况;14个雨量监测站、6个水文站实时监测雨情、水情,为防汛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6个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监测点,时刻掌握水质变化动态;工作人员还定期采用无人机对流域进行全覆盖巡查,将拍摄到的画面和数据第一时间传回平台,实现了对穆阳溪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以水为脉,以生态作廊。如今的穆阳溪,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华丽蝶变。为了巩固治理成果,当地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万尾锦鲤投入溪中,为穆阳溪增添了灵动生机;完善污水管网建设,从源头减少污水对溪水的污染;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行动,形成了全民参与治水护水的良好氛围。得益于这些举措,穆阳溪流域内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
溪水中,万尾锦鲤自在游弋,它们“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充满了灵性。每到节假日,众多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打卡投喂锦鲤。溪中,鱼群竞相逐食,红鳞翻动,场面十分热闹;岸上,人流如织,大人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共同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从昔日的生态困境到如今的生态繁荣,穆阳溪的蜕变,不仅让“母亲河”重现生机,更让青山绿水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书写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精彩篇章。这便是穆阳溪生态水系建设的成果,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陈政清 赵春朋 吴非)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