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小巨人”】神驰机电全力做大做强产业链 打通自主品牌“出海”路
全球每5台小型发电机中就有1台是“重庆造”,这背后的主角就是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春节假期一过,位于重庆北碚区的神驰机电生产车间就忙碌了起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看到,10多条电机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正在抓紧赶制一批销往海外的发电机产品订单。“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订单量大幅增长,尤其是来自海外的订单。”神驰机电副总经理明镜说。
自1993年创立以来,神驰机电始终专注于电机类产品及通用动力机械产品的研发、制造,从一家小型机械加工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化企业,公司生产的小型发电机远销美国、加拿大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突破核心技术
神驰机电的产品展厅里,一台方形汽油发电机被摆在醒目位置。“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第四代发电机,也是全世界唯一一款额定输出功率达到10千瓦的单缸通用汽油发电机,可以节省40%的整机制造成本。”神驰机电总经理助理艾治元说。
自主创新是神驰机电的取胜之道。“近年来,公司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平均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升级换代,推出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新产品抢占市场。”艾治元告诉记者,神驰机电目前已掌握了小型电机产品降低温升、提高电动机峰值功率和峰值力矩、低电压启动等核心技术,以及自动嵌线、流水线生产等先进工艺。
作为小型发电机的关键核心技术,逆变器技术曾经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成为国内发电机行业的一个发展难题。2007年,神驰机电组建技术攻坚团队开始进行逆变器技术研发。历经3年反复试验后,由该团队自主研发的一款节能型智能变频电机逆变装置成功问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相比于传统发电机,安装了该装置的节能型变频发电机组耗油量低、转换效率高,可大量节约材料和能源。目前,该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销往美国、日本等海外市场。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技术创新优势不断夯实。”艾治元说,正是由于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神驰机电储备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取得了不少技术创新成果。比如,公司掌握了降低电机电压波形畸变率的核心技术,可将电机在各种工况下的波形畸变率降到5%以下,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电源品质要求较高的精密仪器上。
截至目前,神驰机电拥有专业技术研发人才200多人,申请国内外各类专利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
布局全产业链
创办之初,神驰机电通过为美国一些通用机械品牌商提供贴牌代工服务,在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积累了大量先进的生产、管理以及技术经验。“贴牌代工不是长久之计,神驰机电的愿景是走向世界。”神驰机电董事长艾纯说。
为了占据海外市场主动权,神驰机电采取延长产业链和打造自主品牌“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持续推进企业多元化布局和转型。
从2007年开始,神驰机电依托小型发电机、通用汽油机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优势,开始逐步向柴油发电机组、空压机、新能源汽车增程器等终端类产品延伸,布局形成从核心部件到终端类产品的完整产业链。“终端类产品是神驰机电收入和利润的一个主要来源。”明镜说。
近几年,神驰机电还加大了对园林机械、空压机等新品类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包括园林机械在内的新品类年产销量超过10万台,并还在高速增长中。
与此同时,神驰机电积极布局美国、尼日利亚、阿联酋、泰国、巴西等地市场,全力打造自主品牌和自主渠道。2011年,神驰机电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开始推广自主品牌终端类产品。目前,海外销售的终端类产品中,神驰机电自主品牌占比已达到50%以上,成为海外收入的主要来源。
培育竞争优势
走进神驰机电数字化生产车间,数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液晶屏上显示着产品数量、运行效率等实时数据。神驰机电信息中心部长卢兵告诉记者:“通过智能化项目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10%,设备利用率提高了12.5%,生产运营成本降低了13%。”
智慧赋能让这家老牌电机企业焕发出新活力。2020年,神驰机电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基于工业大数据驱动的发电机智能工厂,实现了生产制造全流程管控、车间透明化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在信息化系统平台方面,公司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上线了多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建立了从业务运营到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体系。”卢兵说。
通过全业务流程在线化,神驰机电构建起数字化、智能化等核心竞争优势,既降低了工厂运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有效满足了市场对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标准要求。
不仅是业务流程实现智能化,神驰机电还借助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产品智能化。以公司研发生产的第四代汽油发电机为例,该产品配备了智能操控系统,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对运行数据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控制。
如今,神驰机电致力于不断扩大销售渠道、做大做强产业链、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布局20家海外销售公司和20家国内销售公司,并筹划打造神驰连锁店,立志成为“全球发电机专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陆牧 冉瑞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