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成本账 下好效益棋 山东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2019年以来,山东省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评价。通过对项目预算进行成本分析、测算和控制,强化监督考核,试点地区把钱花在“刀刃上”,有效化解了财政收支矛盾,项目效益不断显现,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黄渤海之交,海风猎猎。踏入李静波家中,温暖如春,他身着单衣,扎进厨房,准备晚餐。一看温度计,室温是25摄氏度。
李静波家住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亚清风小镇。“供热是民生事业,一直以来由财政补贴‘兜底’全额亏损。以前,为东营市东城集中供热区域供热,财政每年补贴约2亿元,压力不小。”东营市财政局经济建设科科长盖宏伟说。
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2019年1月,山东出台贯彻意见,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范畴,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评价。
“强调成本效益是有效配置财政资源、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必然选择,所有项目都应通过成本分析、测算和控制,寻找成本和效益的最优解,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化解财政收支矛盾。”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说。
如今,投入看成本、花钱必问效在山东蔚然成风。李静波家的新温度,就来自改革后入户的“胜利热”。
老问题——
重投入轻成本,效益并不显著
想起以前被“追债”的日子,盖宏伟苦笑道:“有时财政紧张,常被供热处追着要钱。”
供热处即东营市供热管理处,是事业单位,负责东城集中供热区域,其中就包括东亚清风小镇。每年申报财政预算时,供热处财务人员毛彬的首要任务就是申请财政补贴。
“以前打报告很简单。”毛彬翻出一份申请材料说,报告包含简单的项目概况、上年运行成本及亏损数额之类。这笔钱怎么用,产生效益如何,此前在管理上还是空白。
但是,近几年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提升,成本价格倒挂,财政压力与日俱增。盖宏伟说:“财政长期兜底,若压减支出,可能会影响群众取暖。”既要保障民生,又要管好“钱袋子”,盖宏伟两头为难。
与此同时,近年来山东省的财政收支矛盾也较为突出。其中,民生刚性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近八成,且逐年增长,公共预算支出的压力不断加大。
压力之下,犯难的还有临沂市费县财政局绩效科科长杨阳。费县是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2019年,预算安排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支出4480万元,2021年增至6020万元。钱花了不少,杨阳却还是收到一些负面反馈:有的部门反映资金不足,服务难以持续提升;一些群众则认为实施效果不显著。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大有可为。”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元强说,“从本地实践来看,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重投入轻成本、重支出轻绩效等现象,导致预算分配固化、干事不计成本、盲目铺摊子提标准的问题较为突出。财政资金管理需精细科学,兼顾成本和效益。”
2020年,东营市成为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市,盖宏伟捧着文件反复“咀嚼”,连连赞叹,“供热难”问题柳暗花明。在费县,听闻省里开始试点探索,杨阳也摩拳擦掌做好了准备。
新机制——
分析控制成本,项目效益显现
2020年,毛彬照旧申请预算时,第一次碰了壁。盖宏伟告诉他,按照预算绩效管理新要求,供热运行费项目入库,要做成本分析,供热处需提供各项资金详细组成、原料和运维成本等条目具体情况,否则无法申请预算。财政部门将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预算安排金额。
毛彬只得逐一核算,并填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这边点击提交,盖宏伟的电脑上就弹出了提示,他联合东营市财政局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科,启动项目成本分析流程。
由于专业性强,东营市财政局请来会计师事务所,深入剖析企业成本结构。调研发现,在东营,共有4种热源,即燃煤、水煤浆、天然气和工业余热,其中补贴区域以水煤浆和天然气为主。经过运行成本分析,之前3个供暖季中,这4种热源每平方米平均成本分别为35.27元、45.5元、50.64元和30.05元。
拿到结果,盖宏伟心里有了底:采暖方式存在巨大改进空间。于是,财政与住建等业务主管部门反复磋商,决定结合胜利发电厂“西热东送”工程,利用工业余热逐步替代燃气、燃煤锅炉房,降低维修和运行成本。
盖宏伟说,去年供热季,东城集中供热区域省下供热成本约1.7亿元,大大缓解了市级财政补贴支出压力,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市场化方式,将财政兜底变为定额补助。
目前,在东城集中供热区域,工业余热供热面积约600万平方米,超5万户居民用上了“胜利热”,综合满意度从84%升至98%,每个采暖周期可减排二氧化碳22.5万吨,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今年,在各地实践基础上,山东省财政厅研究出台了《关于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在事前评估中增加成本效益分析的内容,进一步强化成本预算控制,总结提出项目入库分析成本、预算编制细化成本、预算审核核定成本、预算执行控制成本、预算完成评价成本5项机制,在全省推广,并在10个市和14个省直管县建设示范点。
随后,费县迅速发放问卷、组织座谈、开论证会……经调研分析,杨阳找到了环卫支出增加却不讨好的症结:预算申请忽略城乡发展实际,成本测算忽略保洁公司实际,服务标准忽略各乡镇发展水平差异,导致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匹配。重新配置资源后,费县修订方案,压减项目预算375万元,杨阳终于松了口气。“现在,虽然投入减少,但效益增加了,花钱花得心中有数。”杨阳说。
今年,山东省财政厅对申请预算的7个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进行了事前评估论证。其中,3个因投入大、效益差被否决,其余4个通过优化成本投入,共核减预算申请11.9亿元,核减率达54.2%。
稳运行——
强化监督考核,建立长效机制
“胜利热”顺利入户,会计师事务所也面临考核。“外聘这类机构属于政府购买服务,在对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的同时,机构也要纳入成本效益管理。”东营市财政局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科科长刘涛说,“评价结果与付费挂钩,90分以上全额付款。”
于是,东营市财政局组织了专家论证会,给会计师事务所打分,最终高分通过。同时段,山东整合了7家事业单位,组成山东省财政绩效评价中心,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评价队伍,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评估评价。
在山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多年,为何这两年进展突飞猛进?山东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杨晓黎告诉记者:“以前是‘软要求’,现在有了‘硬约束’。”
2019年,全面贯彻绩效管理时,山东省财政厅就强化“指挥棒”引导,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审计厅联合督导;去年,山东省财政厅还分别与省人大和审计厅建立协同机制,并向社会公开。如今,各级党委、政府都将这项工作纳入当地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资金的绩效与下年部门预算安排直接挂钩。
经费压减了,服务质量如何保障?各地也在探索。费县财政局牵头制定了第三方保洁公司考核体系,对要素投入等5个考核大类、人力资源投入等12个考核内容、保洁员投入等31个考核指标,分乡镇制定了62项考核细则和扣费标准。
以前,政府出钱,但只掌握保洁公司运营概况。现在,哪怕是每辆垃圾装运车的每年行驶里程数,在考核体系中都有章可循。杨阳说:“我们收集了全县近3年垃圾装运车行驶里程数据,综合分析后制定标准,在考核时还会结合燃油量等数据进行交叉对比,结果与经费直接挂钩。”
“成本效益分析解决了不少难题,真正实现了把钱花在‘刀刃上’。但是也要避免过度追求成本最低,必须兼顾服务质量,实现合理投入下的最优产出效益。”杨晓黎说。(本报记者 王 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