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服务扩大内需战略
作者: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教育服务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的关键力量之一。要着力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扩大教育服务消费,助力国家扩大内需战略。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国民经济结构逐渐以服务业为主,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日益凸显。教育服务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等领域,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是服务消费的重要领域,对于加快消费升级和释放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特别是以数字付费知识为代表的教育服务市场蓬勃发展,带动我国服务教育产业发展、质量提升和市场扩容。
当前教育服务的供给矛盾已不再表现为供给数量不足,而主要反映为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在基本教育服务普及的同时,消费者对高端、定制和特色教育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学生和家长愿意为高质量教育服务买单,也希望获得高质量教育服务。如果能够持续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并提升教育服务质量,那么就能够更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教育服务的需求,也会进一步以教育服务消费为突破口扩大内需。
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高质量托育和学前教育服务需求越来越强,不少地区出现托育机构一位难求的情况。与此同时,很多家长希望尝试书院制、启发式等富有特色的学前教育。要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办学融资和经营模式,特别是扶持和规范非营利性民办托儿所和幼儿园,使家长有更加多元化的教育选择。在鼓励非营利性民办托育机构发展的同时,也要在办学资质、收费标准、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民办托育机构健康规范发展。
目前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地区间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人口集中流入的地区还存在学位供给不足和优质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随着大量人口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流入,这些地区的教育服务供给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这些地区要积极扩大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学位供给,实现优质教育服务的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要鼓励发展多样化和有特色的教育服务,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服务的需求。
随着高中和职业院校的教育分流深入人心,人们对高水平职业院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们不再满足于通过职业教育取得一技之长,而是将其作为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以及进一步深造的重要途径。要鼓励校企合作办学,建设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在实践实习中增强动手能力,使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好满足职业教育服务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接受高水平高等教育,“考研热”也在逐年升温。要推动研究生教育向专业学位教育转型,优化和拓展研究生教育服务,使更多大学生可以进一步深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人们不再单纯追求出境留学,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需求越来越强。应抓住这一教育服务消费转型契机,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元和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当前和未来的教育服务日益表现为数字化形态,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加速推进。一方面,“慕课”、付费知识平台越来越流行,教育覆盖面和供需匹配效率大幅提升,成为人们在线教育的主流模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服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了教育智慧化和定制化发展。
与此同时,线上教育服务也会带动线下场景消费,实现线上线下扩大内需相结合。要加快“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提升数字教育服务供给能力,通过提供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在线教育资源,满足人们对数字教育服务的巨大需求。
“双减”政策推动教育培训行业整顿,也为教育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要深入研究后“双减”时代教育服务产业化发展问题,引导各类教育机构转型升级,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同时开拓市场和扩大需求。尤其是在体育、美育、计算机等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方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抓住制度红利,创新课后延时托管服务,满足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需求。
教育服务有很强的消费带动和联动效应,可以扩大住房、零售、餐饮、出行、文化、旅游、体育等众多领域的内需。不少商业综合体都将教育服务作为吸引客流和扩大消费的重要引擎,推动“教育+”的消费业态融合式发展。特别是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服务,往往可以带动整个家庭在各个领域的消费。因此,应将教育服务质量提升作为拉动多领域消费联动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发挥消费乘数倍增效应。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