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福建安溪:“三动、四化、五抓”推动河湖治理“有能有效”

发布时间:2023-03-20 09:56:00来源: 中国经济网

  癸卯春至,万物复苏。漫步于安溪县各条流域河湖,一泓清水,两岸青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勾画出一幅绵长唯美的青山绿水画卷。

  作为晋江西溪发源地,安溪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晋江西溪和九龙江北溪,总流域面积3057.28平方公里,全县人均水资源3717.69立方米,水质达标率100%。多年来,流经安溪的每条河流,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滋养哺育着茶乡的山川大地。

  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安溪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河长制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坚持党政同抓、上下联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把纵深推进河湖长制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三争”行动、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安溪县在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的同时,以“三动、四化、五抓”为牵引,持续压实责任、创新驱动,在全省率先上线河湖保护手机视频彩铃、率先设立技术河长办公室、率先举办流域水质评比;创设“五长(河长、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警长)联手+部门联动”机制,受到福建省副省长、副总河湖长兼任九龙江流域河长李建成的表扬肯定;《创设“五个+”助力幸福河湖建设》获第五届泉州市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在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三动”促河湖治理责任落实。一是组织推动。坚持高位部署、高位推动,安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全面落实“双河长”职责,安溪县双河长多次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党组(扩大)会议上就河湖长制工作进行强调部署、协调推进;在落实常规巡河的基础上,针对河流突出问题,带队进行专项督导,有力推动工作落实,比如,推动龙涓溪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按时整改销号、解除省级挂牌;推动参林溪水质提升治理,厘清建成区与非建成区、农村与城镇、房地产楼盘与市政管道关系,对症下药,各司其职,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取得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水质成效。二是任务牵动。高标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要点、问题清单11项、任务清单39项,确保目标清楚、任务清楚、工作不失管、责任不缺位。三是考核带动。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述职制度,出台《河长制工作考核实施方案》,按照“统一标准,分组考核”的原则,组织对各乡镇年度推进落实河长制情况开展综合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四化”促工作能力水平提升。一是河长办建设标准化。2021年实施7个河长办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2022年度继续实施5个乡镇河长办标准化建设,全力提升乡镇河长办自身能力建设;在安溪县双河长、分管副河长和县委组织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继续商相关部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河长办挂职锻炼;由安溪县财政拨出年度河长制工作经费120万并列入今后财政预算,落实河道专管员配套资金90万,保障河长办和河长制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二是行政司法协作机制化。围绕“绿水青山”这一共同目标,举行“晋江源”生态保护协同共治启动仪式暨“两山”巡回法庭揭牌仪式,出台《“法护晋江源 助力河长制”十条意见》,开展“法护晋江源 助力河长制”主题宣传周活动,助力河湖长制实施;去年8月份,创新设立“河长、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警长”五长联手+部门联动,构建打防结合、处置高效山河共治的新格局;同时,安溪县河长办与检察官工作室、法官工作室、河湖警长联络室保持密切联动协作,陆续开展了龙门、湖头、蓬莱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及进水浓度偏低问题,大坑溪,魁斗、西坪、虎邱、龙涓等4条重点乡镇小流域专项整治等行动和市级河长办、检察院联合督办件的整改。三是流域水质评比常态化。实行水质监测全覆盖,创设流域水质评比机制,每季度对县级流域河长负责河流(段)、24个乡镇、省重点考核环保小流域及河长制名录内所有小流域开展一次水质评比,评比结果在安溪报、河长制电视云平台、河长制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开报道,以河流水质优劣倒逼各级河长、各有关单位履职尽责。同时,根据流域水质评比结果,委托第三方对排名靠后或劣于Ⅲ类水质河流,开展河道水环境暗访排查。据统计,2022年度合计开展10轮暗访,暗访河流(段)84条,通报移交各有关单位整改水环境问题514个。四是宣传造势多元化。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五进”宣传活动,举办“河小禹”主题实践等主题宣传活动4场次,发行安溪版河长制“一报一刊”及其他宣传材料3000余份,编印《流域水环境巡查周简报》41份。成立安溪县幸福河湖促进会,搭建涉水交流学习平台,鼓励引导广大居民、专家学者、大学生、退休老干部等各类主体当好河湖管理“主人翁”、争做护水“热心人”。推行“乡愁河长”“企业河长”“民间河长”制度,选聘“乡愁河长”120名、“企业河长”1名,招募志愿者“民间河长”14名、组建护河志愿服务队12支,开展巡河护河宣传活动30多场次,发挥社会贤达“领头雁”作用。启动实施河湖文化遗产调查工作,系统推进河湖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2022年度共组织排查申报河湖文化遗产28处,其中,晋江源头、安溪仙苑古渡口、吾宗水文石刻等3处入选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

  “五抓”促源头系统治理提级。一是抓上级转办问题整改。针对水利部、省级暗访反馈、市级无人机巡查转办及各级日常巡查通报的74个问题,省纪委“点题整治”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及水利部推送的210处碍洪遥感图斑,逐一组织现场核查、专题研究,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目前均已按期完成整改销号。延伸拓展龙涓乡生猪养殖突出生态问题整改,在全县范围内系统开展生猪养殖等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是抓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迅速组织推进完成2022年度4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同时完善第三方运维管理机制,对129座污水处理站委托第三方运维,以“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为导向,推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提升污水运行管理效率。三是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发展。重点推进凯鹰电源电器异地技改扩建项目、闽光钢铁220㎡烧结改建和5#烧结机改建项目、闽光钢铁25MW余热蒸汽发电工程、闽光钢铁2座新高炉及220KV变电站项目、三元集发水泥2号水泥磨系统提产节能技改、三元集发水泥空压机技改等6个绿色技改项目;巩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成果,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截至日前已有17家完成建设工作并通过验收,完成投资4200多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提升安溪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同时,推广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22年来已示范推广各类有机肥32.5万亩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1万亩次,种植绿肥7.1万亩,2022年化肥使用量比2021年减少2%以上;开展农药使用情况监测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置。截至目前,全县建立10个茶叶、蔬菜农药监测点,聘请10个农药监测员,开展农户用药情况的跟踪调查,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18.7吨,处置率100%;组织完成8个流域精准治理项目建设,按照“一口一策”要求,强化入河排污口日常监管,完成已排查出的8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2022年以来共排查千吨万人、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20个,并按时序要求完成整治。四是抓水生态修复。开展水电站清理整治攻坚,督促水电站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日日监控通报,严格执行生态下泄流量要求,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水电站下泄流量现场检查384家次,完成了对全县233座在册水电站的全覆盖检查;2022年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5.3万亩,完成茶山立体提升6.1万亩,防止茶山水土流失;全面落实林长制,2022年度完成植树造林0.92万亩、森林抚育5.5万亩、封山育林3.05万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开展增殖放流,投放24 万多尾12公分以上规格的鲢鱼和鳙鱼,推进河流水生态修复;实施3处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治理面积达98亩;推进5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和6个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综合治理河道26公里;开展蓝溪、龙门溪河道水葫芦打捞无害化处理,合计打捞水葫芦约1.2万立方米,进一步提升了流域水环境。五是全面加强执法监管。开展“清水蓝天”、“排污许可”、“静夜守护”、等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060余人次,检查企业680余家次,立案查处27起,其中,立案查处涉水相关违法行为8起,罚款37.46万元,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罪1起;加大自然资源领域执法监管力度,全面摸排非法采矿迹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已立案查处非法采矿5起;加大“电毒炸”鱼违法行为执法力度,出动执法人员132人次,执法车辆34辆次,现场拆解涉渔简易船只等“三无船舶” 30艘,没收违法网具30张、电鱼工具2套,有效遏制“电毒炸”鱼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立案查处62件林政案件;整合水政监察大队人员形成网格化的执法巡查网络,出动车次133次,合计巡查河道3072公里,查处3起涉水违法案件,对各类涉水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下一步,安溪县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盯管护、抓治理、促提升,有力有序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守好护好安溪的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溪库、每一片水域。

  碧波盈盈,绿水如带……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安溪,以水为墨,挥毫写下新时代治水兴水的恢宏篇章;以绿为题,勾勒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生态新图。(王晓阳 肖全省 朱淇齐)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