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老王的夏收丨麦田那头,是家
央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记者沈静文 山东台记者赵国伟 于慧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几天前,我们关注了来自山东的“夫妻档”农机手王孝滨、王爱学在河南周口的麦收。他们的下一站是山东。特别策划《麦收时节》持续聚焦《老王的夏收》,今天推出《麦田那头,是家》。
王孝滨:周口收完了啊,回山东!今天早晨走……
收完一地、随手发一个小视频,这个习惯,农机手王孝滨保持多年。出发的方向,是山东淄博,家的方向。
到达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小王庄村是第二天上午八点半。收割机开回村里,第一站是种植户蔡冉普家里的地头,作业前的检查不能少。
记者:这三圈有什么说法吗?
王孝滨:转三次以上,正常检查不出毛病,一般情况下就不会有毛病。
这是王孝滨太熟悉的一块田。一脚油门,收割机开进麦田。
哪怕再收二三十年麦子,小王庄村的这一镰,仍然能给王孝滨完全不同的震动。这是家乡的麦子,行道树后面是熟悉的光景,麦田那头,就是家。
记者:这个地不错是吧?
王孝滨:你看它麦头都是金黄色的。尽量地割快一点,割好一点。十成熟一成丢,八成熟十成收,它正好就是八成熟。
麦子倾斜而下。6亩地,20来分钟,这是小王庄村的主场速度。老蔡很满意。
老蔡:麦子收得漂亮,地里干净,收了四五年。信誉很好。
王孝滨:每年他都等我,挺有成就感,就是我干的活。
王孝滨的妻子王爱学没有跟在收割机旁,而是开着自家的拖拉机,帮着村民送麦子。从老蔡的麦田上来,王孝滨的收割机很快撵上了妻子开的拖拉机。夫妻俩直奔隔壁大蔡村的订单而去。
下午1点,王孝滨的母亲和表姐骑着三轮车,把午餐送到地头。馒头、烙饼、松花蛋、土豆炖排骨,还有王孝滨最爱吃的黄瓜蘸酱。这是回家才有的待遇。
王孝滨:这才叫真正的野餐,真正的庄稼地里面吃饭。
饭后的安排同样满满当当。回到小王庄村,收自家的麦子。紧接着是村里乡亲们的地,200来口人、600多亩地,成熟时间不一。麦子要收在最合适的时候,为了这个“合适”,王孝滨说,一下午像在“打游击”。
晚上7点多,收割机归于安静。王孝滨又开始绕着收割机转圈,一天下来,四根弹齿损伤,事不过夜,他拿起扳手一一更换。
王孝滨:这易损件。这个弹齿,你看出来这是我自己改装的,我每年就是收割机展会的时候,我都去学习,看看人家进口的有什么优点。
王爱学送完麦子,回来得更晚些。夫妻俩在水龙头前说着话,王孝滨顺手帮妻子搓着手上的机油。晚风送来清凉,凉风里全是家的味道。在家的日子其实很短,再收一天,该去河北了。
王孝滨:我感觉今天晚上睡得应该很舒服,心情不一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