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菜篮子”稳稳的!全国蔬菜在田面积超1亿亩

发布时间:2023-07-17 15:56:00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段时间,我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对“菜篮子”供应是个不小的考验。目前,我国北方蔬菜种植区,陆续进入收获旺季,有效缓解了部分蔬菜供应的压力。

  全国蔬菜在田面积超1亿亩

  供应有保障

  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黄土高原、东北、西北等夏秋蔬菜优势区进入蔬菜收获旺季,蔬菜上市量增加较多。据统计,今年7月上旬蔬菜产量2449万吨,同比增加21万吨,全国蔬菜在田面积10546万亩,同比增加106万亩,全国蔬菜生产供应有保障。

  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北京及周边地区最重要的冷凉蔬菜基地。记者在张家口市一蔬菜大棚看到,大棚内满园绿色、生机勃发。黄瓜、茄子等各种有机蔬菜长势喜人,工人正忙着采收蔬菜,整理装箱。

  张家口市康保县是全国蔬菜主产区之一,目前蔬菜种植主要有大白菜、圆白菜、娃娃菜、白菜花等10多个品种,面积约7万亩。进入7月份,当地除了大棚菜正式上市之外,面积大、产量高的露天蔬菜也进入了第一批销售旺季。

  黑龙江哈尔滨菜商:我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因为这边的白菜质量、品种很好,我们每年过来拉白菜。

  河北遵化是冀东地区主要蔬菜产区之一,其中蒜黄是重要蔬菜品种。眼下,蒜黄已进入收获期,农民们正在忙着收割、冷链保存蒜黄。

  遵化市朱山庄村黄种植大户 朱伟丽:这两年我们村建起了大型冷库,冷链运输车辆也都配备齐了,蒜黄的新鲜程度能够很好保存,保证当天送到北京、天津等各市场还很新鲜。

  多措并举

  确保夏季蔬菜供应

  为保障百姓的“菜篮子”,目前,我国主要蔬菜种植区,多措并举,保障蔬菜生产供应。

  江西省赣州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蔬菜供应地。在赣州市安远县,菜农杨联成正在利用自动化喷灌设施给大棚里的“上海青”浇水降温,这种一键式电气遮阳网,保证了大棚内温度的正常。

  安远县鹤子镇蔬菜种植大户 杨联成:喷灌设施既可以远程控制,也可以起到节水喷灌作用,同时配套了遮阳网,让棚温控制在38℃以内。

  同时,赣州市安远县农业部门,还加强了蔬菜抗旱物资储备和抗旱技术服务力度。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菜农现场“把脉问诊”。

  在赣州市寻乌县,由于出现了重度干旱。当地蔬菜基地,利用智能温控系统和智慧水肥一体化的灌溉系统,精准对蔬菜进行肥水管理,让蔬菜在高温之下也能健康生长。

  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蔬菜种植基地,当地菜农选种了生长周期短、耐干旱的菜心蔬菜,来克服高温不利影响。

  南阳市社旗县饶良镇联信蔬菜基地负责人王从种植到收28天就够了,6月28日种上的蔬菜,到7月25日左右就可以收了。

  近期,全国高温天气发生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为确保夏季蔬菜稳定供应,国家有关部门加强高温预警天气监测,指导农民做好防灾物资储备,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并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稳价工作,确保市场充足供应、价格平稳。

  蔬菜产销有序衔接

  确保品质价格稳定

  为确保蔬菜瓜果数量充足,价格稳定,全国蔬菜生产企业和菜农,加强了蔬菜冷链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有序衔接。

  为保证蔬菜新鲜度,在江西寻乌县,菜农调整蔬菜采摘时间,选择晚上或早晨采摘。采摘的蔬菜,会立即送往智能冷链物流仓库,进行保鲜处理。

  寻乌县幸福小镇宜源华智慧蔬菜基地 黄萍:我们都是在上午十点之前就把蔬菜采摘下来,然后送到隔壁的冷库里面进行预脱水,这样就能保持蔬菜的新鲜度。

  在江西安远县,菜农则直接把“冷链物流车”,开到田间地头,采取采摘蔬菜装车完成后,即刻运往目的地的方式,最大程度在保证蔬菜新鲜度的同时,也稳定了蔬菜供应量和价格。

  安远县阳佳菜农 尚玉军:我们基地的蔬菜从早上开始采摘,通过冷链物流车3—4个小时,直达大湾区市场。

  进入夏季,安远全县约有6100吨蔬菜集中上市。当地常态化开通了大湾区蔬菜直通车,实现了蔬菜种植、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无缝对接。同时,加大了蔬菜冷链建设和蔬菜预制菜市场供应量。

  在河南省社旗县,当地蔬菜生产企业和农户,通过采取“农田直达餐桌”的多种产销对接商业模式,来缩短蔬菜供应时间。

  南阳市社旗县饶良镇联信蔬菜基地负责人 王每天出货5000到6000件,江南市场已经知道发过去多少蔬菜,在路上这个过程中就已经销售完毕。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共支持建设7.5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1800万吨以上,县级覆盖率达70%以上。未来,国家还将创新投融资模式,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产业、辐射城乡和“菜篮子”应急保供等能力的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