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凌云新型农民、种养大户农成根成群众致富“领路人”

发布时间:2019-08-27 18:56:00来源: 中新网广西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6日(黄文婕 林浩)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一双粗糙的手掌,一身朴素的衣裳,中等身材,给人勤劳朴素、憨厚老实的最初印象。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依靠勤劳的双手演绎着“自力更生、产业脱困”的真实故事。他是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弄塘村弄黄屯的养蚕大户——农成根。

  农成根,今年41岁,大专文凭,中国共产党员。近年来,他以勤劳、节俭、奋斗和助人奉献的精神带领周边的群众走出了一条种桑养蚕的致富路。他自己也成为了“养蚕能手”,成为了沙里瑶族乡弄塘村养殖合作社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十六岁那年,农成根还在读初中,天有不测风云,二哥突然病逝,大哥天生又是聋哑人。十六岁的他只好辍学扛起家庭的重担,稚气未脱的他一夜之间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家平时就仅靠自家的几分薄田维持生计,尽管拼尽全力,生活依然过得捉襟见肘,难以维继。他只好前往广东谋一条生路,来养家糊口。但是微薄的收入还是入不敷出,生活依旧艰难。

  1998年农成根成了家,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由于家境本就贫寒清苦,一年靠种两亩薄田挣的钱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他无计可施,又重走旧路带着妻子一起到广东务工,生活勉强算过得去。后来,农成根与妻子有自己孩子便选择到百色周边务工,方便来回照顾家人,打零工收入也微薄。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农成根泪光闪烁,他说:“最艰苦的时候,是我那两个小孩还年幼时,全家老小的开支都依靠我在外务工来补贴家用,可以说饭都不够吃,油盐下锅都困难。”确实,两个孩子上学要花钱,家里的老人又需照顾,农成根分身法术进退两难,看到家里的生活情况日趋窘迫,夫妻俩眉头紧皱,唉声叹气。同时也在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突出令人窒息的困境。

  困境中,他勤学技能铺就致富路

  2017年初,在乡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推广及引领下,他悄悄的回家算了一笔账。以前种过地,当过小工,但是总挣不上钱。每年眼看包谷秆子一节比一节高,日子却不见好,心都快凉了,部分土地也丢荒了。现在,政府提供免费桑苗和技术支持,还帮助建蚕房,农户几乎不需要投入资金,投入劳力就有收益。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岂不两全其美?于是他暗下决心养蚕:我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我一定要证明给别人看看!要强的农成根暗自发誓。

  众总所周知,万事开头难。在养蚕尝试初期,由于技术不过硬,经验不足,养到五龄蚕的第五天,蚕虫就死了三分之二!眼看本来满满的收成已打水漂,农成根一筹莫展,独自坐在蚕房的门槛上,咬碎了牙往肚里咽。他并没有气馁,没有牢骚,带着满头的疑问虚心向技术员求教,时常到凌云周边养蚕的地方寻经问道,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乡政府和村两委多次带领蚕农到其他乡镇实地观察和技术培训。他在养蚕的实践中善于学以致用,勤于反思,积累了丰富的养蚕技术和经验,终于养出了质量好、产量高的桑蚕茧。2018年,农成根成功养蚕4批,每批4张,每张可卖2000多元,收入了3万余元,一跃成为了村里屈指可数的养蚕大户。

  “现在得心应手了,养蚕规模在不断扩大,现种有70亩桑,我们夫妻俩人忙得连饭都吃不上,到五龄蚕还要请工人帮忙才行呢。”农成根笑着说。

  领路,他用真情践行初心

  “只有带领群众致富,才会被群众惦记;只有被群众惦记,才会得到更多的财富。”这是这是中共党员搞好干群关系的硬道理。农成根依靠过硬的技术和辛勤的汗水养蚕致富了,但他没有忘记还没脱离贫困的乡亲们。

  农成根用“养蚕挣钱看效益,实现效益看技术”的成功经验,带领村民们参加各种桑蚕培训会,不断更新桑蚕技术知识。蚕农请他到家里传授经验,他不论多么忙总是随叫随到,细心耐心手把手地教,细微到防病一号、漂白粉、石灰、脱皮素等蚕药的使用方法,他都不厌其烦的讲了一遍又一遍,把所学的技术和几年积累的养蚕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在农成根的带动下目前弄塘村已有56户农民从事栽桑养蚕业,全村有桑园680亩。其中有15户贫困户在2018年种上了桑苗养起了蚕,村民们从蚕桑产业尝到了甜头,栽桑建园热情空前高涨,蚕桑产业已成为弄塘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刻都闲不住的农成根料理好自己的小家外,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当地他有很好的口碑。他的哥哥因为身有残疾,照顾小孩不便,他主动帮着照顾,街坊邻居有困难他都主动帮助。总之,他说话让人舒服做事令人感动。

  2018年,凌云县党委政府引导和勉励广大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最爱国、最守法、最勤劳、最诚信、最友善“五最”新型农民。在县“五最”新型农民评比中,他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荣获“五最”新型农民称号。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