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一衣带水,地缘相近、文缘相通,是搬不走的近邻。三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合作密切。
今年年初,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发起的“中日韩精神——2024年度汉字”评选结果在首尔揭晓,“交流”以最高票当选。新华社记者日前在北京、东京、首尔三地采访当地年轻人。关于中日韩交流合作,他们这么看:
“交流”
日本神奈川县日本中国友好协会青年学生部会长稻垣信说:“面向未来,日中韩三国需要的是相互信任和友谊。三国实施的‘亚洲校园’项目今后将会播撒更多交流的种子,我相信这些种子会慢慢长成参天大树。”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范怡秋说,前段时间有日本青年访华团来学校参观,她负责接待。为拉近距离,自己本想和他们聊一下日本动漫,但没想到日本青年反而对中国的电视剧、网文更感兴趣。范怡秋觉得很有意思,“原来我们两国之间的青年也是可以做到这样交流、交友、交心的”。
“共鸣”
韩国韩南大学学生文珠炯说,“共感”是指理解和同情别人的心情或情况,“我认为这是建立所有关系的基础”。他说,韩中日三国都正推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等课题,三国在该领域各有优势。希望三国能够结合这些优势,通过技术互补,进入更大规模的市场,提高竞争力。这些科技领域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三国跨境电商经贸往来,也可以成为民众交流的媒介。
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桑原太郎说,过去一二十年间,日中韩实施了很多项目来促进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取得了成效。日中韩之间随着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努力推进自由贸易、消除经济壁垒,不仅加强了经济联系,还进一步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共赢”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蒋一波认为,未来中日韩三国合作共赢的潜力十分巨大。中日韩三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未来在新能源汽车方向,不仅可以推动技术创新,还可以更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挑战。
青年寄托着中日韩关系的未来。三国青年一代都期待更多交流,产生更多共鸣,实现更多共赢。(记者:杜白羽、杨智翔、胡晓格、陈怡、梁晨、杨畅(报道员);剪辑:辛睿、王闰(实习生)、王愉扬(实习生);编辑:蓝建中、马骁、王科文)
白羽工作室制作
新华社国际部出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