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因“绿”而美 因“绿”而兴——探访马鞍山村蝶变之路

发布时间: 2024-07-02 16:40:00 来源: 正北方网

  马鞍山村

  一个因山得名的小村庄

  如今因“绿”而兴

  马鞍山林场。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有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马鞍山村因此得名。当“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马鞍山村时,立刻被满山青翠、遍野繁花“圈粉”。

  马鞍山林场里的野山杏熟了。  

  马鞍山村是多民族聚居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有“塞北小黄山”美称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村内。马鞍山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很难想象,这个小村庄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由于山势陡峭,耕地资源少,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过着“一把锄头二亩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收入一直上不去。

  蝶变靠什么?

  马鞍山村在实践中

  摸索出答案:

  生态越好

  发展的动力越强

  虫鸣鸟叫此起彼伏,青枝绿草夹道而立……在马鞍山林场,顺着登山步道拾级而上,仿佛走进了绿色海洋。

  马鞍山林场登山步道。

  位于马鞍山村附近的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10月,是以管护为主的生态经营型林场,总经营面积10.8万亩。近年来,该林场在“扩绿、护绿、兴绿”上持续发力,提升植被覆盖率,增加造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良好的生态也为发展林业经济及全域旅游提供了重要生态支撑。

  马鞍山林场副场长柴树岭告诉记者,林场按照“重点地段攻坚栽植、退化林分加快改造、个别林地抚育管理”的思路,不断进行造林绿化,进一步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马鞍山林场航拍图。  

  作为“林二代”,今年已经是柴树岭与林场相伴的第40个年头。看着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如今的满眼苍翠,柴树岭感慨万千:“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定要守护好眼前的青山。”

  树木多了,生态好了,山下的产业也兴旺起来。马鞍山村依托优越的生态条件,深入挖掘整合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资源,开发“乡村民宿+山水观光+亲子互动+红色教育”系列旅游线路,积极打造“一村多品”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山货在家门口就能售卖出去。

  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美好体验,让马鞍山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在乡村旅游带动下,村里建起了15家农家乐和民宿,除了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当地品种丰富的农副产品也有了更多销售渠道,榛子、蘑菇和松茸等山货在家门口就能售卖出去。

  葡萄种植园。  

  靠着好生态,马鞍山村先后引进双红、左优红等优质葡萄品种进行试种,产出的山葡萄不仅色泽好、糖分足,而且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同时,依托马鞍山区域良好的葡萄酒产业基础,引入了集山葡萄观光、山葡萄饮品开发、红酒生产销售、红酒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蒙野红酒庄园,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

  葡萄种植园一角。

  做好“林”经济

  提升“绿”效益

  马鞍山村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

  不断改善村貌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壮大山葡萄种植

  和乡村旅游

  两大主导产业

  逐步走出了一条

  生态立村

  产业富村

  旅游强村

  的发展路子

  记者:韩雪茹

  摄影:金泉

(责编: 王东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