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提示,公众要注意解热消暑,补充体力,清净养心,清暑益气,防范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
据介绍,进入小暑后,很快就要进入伏天,天气变得非常炎热,也会越发闷热和潮湿。在暑邪的影响下,人们容易感到疲惫、口渴多汗、恶心、胸闷气短等。
“暑邪有两个属性,一是热邪属性,容易耗气伤津,造成疲惫;二是湿邪属性,湿性重浊黏腻,既容易困脾,造成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又容易困表,造成头疼、头重如裹、身体酸重等。”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鲁艺在发布会上说。
人们应如何调整饮食习惯避免“暑气”伤身?鲁艺说,针对暑热的特点,脾胃不虚弱的人群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性味偏寒凉的食物,如绿豆、丝瓜、黄瓜、冬瓜。针对湿邪的特点,可选择健脾燥湿或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莲子、山药、陈皮,对于湿邪困表,可选择如苏叶、藿香、砂仁等,燥湿解表,芳香醒脾、开胃。
专家特别提醒,要注意春夏养阳,不能过度贪食寒凉的食物,避免造成寒湿困脾现象。
小暑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公众会面临哪些健康风险?“在户外容易出现中暑,在室内容易患空调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潘力军在发布会上说,中暑的症状主要包括头晕、眼花、恶心等。公众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外出活动。白天外出时,要做好防晒降温措施。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口渴等症状,应及时到阴凉处休息,补水降温,若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
专家介绍,空调病指人们长时间在封闭的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时因空气不流通、温度较低,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公众要做好空调清洁,空调的设定温度不宜低于26℃,每隔2至3小时,开窗通风20至30分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