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拔节向上”的动能更加澎湃

发布时间: 2024-07-11 20:45:0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拔节向上”的动能更加澎湃

  近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集中亮相;在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应用自动驾驶、新型动能电池等前沿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尽展风采……

  如今,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我国一大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正阔步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着力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注入强劲动力。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参展商在现场演示操作一款可自动驾驶的无人配送物流车。新华社发

  指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用于人工智能芯片测试的大电流板卡、柔性OLED面板前道检测设备……在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加强创新,深耕平板显示、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推出了一批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

  建立非标智能制造装备柔性装配线,搭建汽车生产线工业大数据智能分析与诊断平台……在汽车智能制造领域,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加强自主创新,产品业务覆盖全球15个国家,海外出口占比达70%。

  一项项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应用,彰显着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活力;一家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涌现成长,展现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力。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蹄疾步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丰富了“两个毫不动摇”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一组组数据折射着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规模实力持续提升,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3%,个体工商户由4000余万户增加至1.24亿户;入围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由6家增加至36家。

  创新水平持续提升,2012年到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8万家增长至35.9万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0.9%;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5万家。

  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0%左右增长至50%以上。2019年开始,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是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肖新建表示,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总体上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民营经济运行呈现新的特点和亮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一方面,民营企业扎根生长的巨大潜力进一步释放,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从不起眼的“小不点”长成担大任的“大块头”,涌现一批“小巨人”“隐形冠军”甚至世界一流企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从模式创新、应用创新、集成创新开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勇闯创新“无人区”,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放下包袱,大胆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定的政策让广大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坚定发展信心,继续奋发作为。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组人形机器人在进行展示。新华社发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民营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加强金融服务,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5条举措;加大创新要素支持,探索对重大战略项目、重点产业链和创新链实施创新资源协调配置……

  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直面企业痛点、回应市场关切、消除后顾之忧。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为重点任务,提出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法治保障等七个方面部署31项支持措施。随后,各地各部门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

  健全机制“疏堵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最高检发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助企纾困“强信心”——13个部门联合开展“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加大对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的支持;全国工商联持续举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等品牌活动,在法治建设、转型升级、对外合作等多方面服务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浙江在招投标领域推出“七个不准”,加快消除“玻璃门”“旋转门”“卷帘门”等隐性壁垒……

  融资支持“解难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贵州、湖南、广东、辽宁、内蒙古等地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对接活动,积极推介民间投资项目,引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民营企业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表示,今天的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改革,不断破解着民营企业面临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澎湃着民营经济“拔节向上”的动能。


中国民用无人机完成全球首次珠峰6000米海拔物资运输。新华社发

  坚定转型创新的信心

  山东荣成,石岛管理区修造船产业基地内一派繁忙,工人们紧锣密鼓,抓紧维修、建造各类大型船舶。今年一季度,荣成市修造船企业出口船舶货值4.9亿元,同比增长33.6%。

  “总的来看,民营企业在外贸领域势头正好、前景可期。”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公布了一季度我国外贸数据,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5.53万亿元,增长10.7%,占进出口总值的54.3%,从经营主体数量上看,每10家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企业,差不多有9家是民营企业。

  近年来,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显现。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及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民企500强整体规模持续增长,入围门槛达到275.78亿元,比上年增加12.11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入围企业359家,较上年增加17家;科技创新也进一步增强,有414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

  迎难而上,主动转型创新。当前,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占比超过80%。

  “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要增强信心,积极适应,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做好数字化转型。”全国工商联执委、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表示,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并将重塑整个产业形态,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同时,“民营经济31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举措”等政策支持,也让民营企业家们能够更加安心搞创新,全心全意发展企业,一起做大“蛋糕”,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民营企业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实践者,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联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湖南、浙江等地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调研组表示,目前,民营企业已经塑造了一批高端制造品牌,今后要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我国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向中高端攀升,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民营经济完全有条件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通过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转型创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说。

  坚定信心,再续华章。高云龙表示,广大民营企业要把握时代大势,坚定发展信心,深刻领会党中央深化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充分认识到我国市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练好内功、稳健经营、守信合规、创新发展。同时,要扛起历史责任,紧扣发展脉搏,促进高水平开放和世界经济繁荣。

(责编: 陈卫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