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做足“美”的文章、开辟“新”的场景,暑期文旅新亮点释放经济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4-08-17 13:38:00 来源: 央视网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了解到,从2024年暑运开始的7月1日—8月12日,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总流量为3478万辆,同比2019年同期增长17%。

  暑假期间,自驾游成为很多家庭喜欢的出游方式。随着自驾游热度的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汽车租赁公司、交管部门,甚至公路沿线的地方政府,纷纷推出特色服务,激活暑期消费新活力。

  服务区变景区 释放暑运消费新活力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专门为乘客和司机停留休息的场所。近些年,伴随着自驾游的火爆,服务区联动旅游资源,服务区变景区,游客有了更多新的体验。

  到亲水栈道上悠闲漫步、在观景平台看落日余晖,再到水库旁尝尝地道鱼鲜……这些在河南境内的陆浑服务区可以“一键三连”全实现。

  陆浑服务区所在的洛栾高速公路沿途分布有栾川老君山、白云山等热门景区。依托旅游资源,这里除了满足服务区休息、加油、餐饮等基本功能外,还开辟了水上单人摩托艇、游船等娱乐项目。

  2024年暑运,陆浑服务区还和多家景区联动推出惠民措施,服务区里的客房基本每周爆满。

  有打自然风光牌的,也有走历史文化风的。这个暑运,经停江苏南京黄栗墅服务区的车友发现,经过两个月的改造,服务区“变身”成了民国风。

  步入大厅,让人瞬间“穿越”到老南京的街头。除了50多种菜品展示正宗“南京味”,各种民国风情服饰、文创品和江南特产,让旅客们的消费广度大幅提升。

  暑运期间,多省服务区举办房车露营、文化展演、美食品尝等特色活动,联动周边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与优惠旅游产品,让“服务区+旅游”成为暑期旅途的新亮点与服务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倒湖茶公路:线路升级改造带来旅游新体验

  自驾游景区门口大堵车,谁也不愿意拥有这样的经历。暑假期间,一些新改建、扩建的公路投入使用,不仅给游客们带来全新的旅行体验,还为当地创造了新的致富机会。

  眼下,正是青海湖旅游旺季,汽车行驶在宽敞平坦的公路上,远处波光粼粼的青海湖与连绵的雪山相映成辉,刚投运不久的倒湖茶公路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过去,青海湖周边旅游公路设计双向两车道,每到旺季特别拥堵。不久前,完成改扩建的倒湖茶公路倒淌河至二郎剑段,全程拓宽到双向5车道,穿过青海湖多个核心景点。

  联手打造旅游路 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从窄变宽的公路让旅程更顺畅,而从无到有的一条农村环线公路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更让沿线居民吃上了“旅游饭”。

  江苏扬州广陵区的头桥、李典、沙头三镇之间过去只有一条沿江高等级公路,村民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要“绕圈子”。

  新修建的全长51.2公里的环线路,不仅串联起三镇方便周边百姓出行,2024年更联手沿线生态资源打造成了旅游路。这个暑期,来种植、采摘、垂钓、露营等的游客络绎不绝。

  2024年以来,这条环线公路沿线已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当地上千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带动村集体农业衍生产品销售超100万元。

  绿色清凉暑期游 从海滩到草原乐享夏天

  随着京津冀三地基本形成“1小时交通圈”,河北发挥“近”的优势,做足“美”的文章,让游客充分体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每年盛夏,河北秦皇岛的海滩都会迎来亲子游、避暑游的热潮。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赤着脚在细腻的沙滩上建沙堡、捡贝壳、捉鱼虾。

  晚上的秦皇岛则又不相同,长城情境光影秀、历史实景演出、古城音乐会等精彩节目则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山海关古城文化。夜市、美食街、非遗浑锅更让人食指大动。

  在承德御道口、木兰围场里,从非遗技艺到充满草原风情的篝火联欢,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的发展 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自驾出行 自由欣赏路上风景

  炎炎夏日,到东北避暑纳凉成为不少游客的旅游首选。在黑龙江,不少游客选择了租车或开房车自驾出游,自由欣赏路上的风景。

  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汽车租赁停车场,前来租车、还车的游客络绎不绝。

  进入暑期后,黑龙江省车辆出租率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各大租车公司7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预定率达到了80%以上。

  为应对租车订单的不断增长,一些租车公司提前规划,从全国各城市调配车辆,保证游客用车需求。旅游市场的火爆也推进了当地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2023年初,哈尔滨市可租车辆7000多台,目前已增加到了11000台左右。2024年上半年,汽车租赁企业营业额超2亿元,同比增加1亿多元。

  与此同时,近段时间,开着房车到黑龙江旅游的也不少。在塔河县一处自驾游营地,一辆辆房车停放有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在一起,伴着凉爽的微风分享旅行经历。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