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北地区积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通过空间重构和价值重塑,越来越多的工业遗址“蜕变”成文创园区和特色街区,在传承工业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同时,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走进哈尔滨西城红场园区,镌刻着沧桑旧痕的工业元素建筑映入眼帘。用老工业零件组装的巨型“蚂蚁”雕塑、高高耸立的水塔,都在缓缓诉说这里昔日的华章。
西城红场位于哈尔滨机联机械厂原址。现在的西城红场,有花园般的商业空间、琳琅满目的“潮牌”、艺术馆、民俗景观、咖啡店……在这里,可以在工业气息中享受阳光白云和钢琴带来的惬意,可以在古朴的红砖厂房里品尝香气扑鼻的烤鸭,浅酌泛着绯红光晕的美酒。
据哈尔滨红博商业集团总经理王丽梅介绍,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机联机械厂还是一个“四无的小厂”:无大厂房、无大机床大吊车、无铸钢设备、无工程师。为保证鞍钢大齿轮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工人们反复钻研、大胆革新,用小机床组装成一台组合式活动机床,极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开辟了新路径。
1958年2月12日,哈尔滨机联机械厂四车间老工人宋振东(钳工),经过一月多的刻苦钻研,创造出一台多头钻床,它的生产效率比一般钻床要提高效率11倍。新华社记者佟德印摄
随着时代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哈尔滨机联机械厂搬迁转制,老厂房被闲置下来,但工业文化早已成为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从2010年开始,哈尔滨红博商业集团在保护老厂房特色建筑的基础上,融合复古工业风和现代艺术,使老厂房重获新生。
2024年6月28日,第四届“尔滨咖啡节”在哈尔滨市西城红场启幕,30多位国内咖啡大师和100多家咖啡品牌参与,让市民和游客体验一场精彩的咖啡文化之旅。新华社发(刘洋摄)
在旅游旺季,西城红场精心策划、承办了多场文旅活动,包括露营节、咖啡节等,吸引广大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在西城红场,游客们不仅可以在清爽怡人的都市露营中感受到哈尔滨的浪漫、时尚与热情,还可以体验一场精彩的咖啡文化之旅。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文明遗迹见证了那个峥嵘岁月年代。如今,它们历经岁月淘洗,却依旧散发着迷人风华。
在长春,始建于1958年的长春拖拉机厂曾是我国最大的轮式拖拉机生产基地,累计生产拖拉机85万多台,产品畅销全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历史名片。
图为长拖1958文创园内展示的长春拖拉机厂1980年生产的东方红-28型拖拉机。(新华社发)
长拖1958文创园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已完成了从旧厂区到时尚潮流区的华丽转身,成了兼具工业气息、现代时尚的网红打卡地。
从南门进入园区,门楼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式,在街区的墙上,悬挂着不同年代生产的拖拉机图片,历史感十足。红砖墙和混凝土的结合,展现着传统与时尚交融的魅力。
这座曾经无人不知的拖拉机厂,如今融合了餐饮、书店、博物馆、儿童娱乐、综合球馆等业态。这里有“老长春人”熟悉的环境风貌,也有孩子们的玩耍乐园,还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时尚区。
“暑期以来,长拖1958文创园以‘展、演、秀’为主题,打造历时2个月的文化艺术节,累计吸引50余万游客到访。”长拖1958文创园总经理郝明旺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在沈阳的大街小巷,各色夜市、市集热闹起来。热闹繁华的“新夜态”,不仅释放了“夜经济”的蓬勃活力,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到沈阳红梅文创园,只见挂着黄铜色“红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字样的老厂门矗立于此,背后是按“修旧如旧”要求改造的厂区。
红梅曾是国内味精生产的龙头企业。进入厂区,右手边就是一间“味觉博物馆”,馆内介绍着香料的历史。厂区内的写字间聚集着创业的年轻人,发酵厂房改建的发酵艺术中心展示着各类艺术作品……
今年6月,沈阳红梅文创园原创市集品牌“梅·集市”第二季启幕,用新场景、新体验解锁夏日市集新模式。在丰富的“滩”元素艺术装置装点下,红梅文创园变身一片粉色海滩,将夏日的松弛感拉满。
图为沈阳红梅文创园原创市集品牌“梅·集市”一景。(新华社发)
近日,中国文联批准建立第三批“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辽宁省沈阳市红梅文创园榜上有名,这也是目前全省首家获此称号的文化园区。
从知名老字号诞生地,到潮流消费聚集区,从工业遗迹到城市新景,一座座工业遗址蝶变,正成为东北老工业区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侧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