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上,侗家儿女着盛装、佩银饰,待游人行至桥前,红伞轻摇,高音起调,低音轻和,嘹亮婉转的迎宾歌唱响,献上侗乡迎客的最高礼遇。
这是记者在今年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看到的一幕。这是广西第十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该地唯一的社区型文旅景区——数千村民继续在寨子里居住生活,游客看到的是一座“活着”的侗寨。
这是8月26日拍摄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新华社记者 尹栋逊 摄
地处黔湘桂交界山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在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在林溪镇林溪湖畔,八个侗族村寨相连成片,保存完好的木构房屋依山间地势排列,构建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群落,被称作“程阳八寨”。
能跻身5A,最引人瞩目的是它的独特景观。“一片片褐色的侗族木楼高低起伏在碧色稻田和青山绿水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带家人从3小时车程外的金秀县驾车来程阳八寨旅游的郭友晖对记者说。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侗族建筑群。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属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程阳八寨,造型美观且工艺精湛的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戏台等特色木构建筑错落连绵,处处为景,其样式与瑶寨、苗寨又有不同。
侗寨跨水而建。进入程阳八寨,首先要走过今年迎来100岁生日的程阳永济桥。此桥是楼阁式建筑,整座桥梁搭建时不用一钉一铆,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桥长近80米,宽近4米,高近12米,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的珍品。
8月26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游人乘船游览。新华社记者 尹栋逊 摄
“以前这里只有一座独木桥,群众出入不方便且不安全。1924年,居住在这里的侗族先辈共同建成这座风雨桥,至今仍在发挥交通枢纽作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平岩村党总支部书记杨乐攀介绍,如今该桥不仅是景观名片,还是居民走村访寨、休憩交流的好去处。
在风雨桥一侧的侗画展示馆,游客能看到同样保存完好的侗族文化遗产——独特的侗画。其色彩艳丽,造型夸张,在写实中寓以抽象,将过去、现实和未来连接,贯穿神与人的对话,偶尔在恍惚间让人联想到莫奈与毕加索的交融。
另一珍品是有“穿在身上的侗族文明史”之称的侗族刺绣。在永济桥上,31岁的覃桂珍正和两位绣娘为手中的侗绣新作忙碌。作为集纺织、印染、剪纸、刺绣于一体的传统工艺,侗绣技艺延绵千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图为侗绣制品。 新华社记者 林凡诗 摄
侗绣承载着侗族人的信仰与记忆,大自然是绣娘的灵感来源,花鸟虫鱼、太阳月亮在她们手中,转化为令人叹为观止的图案。年轻绣娘的手艺多半来自母亲传承,覃桂珍的母亲韦清花正是一位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曾代表国家出国交流。一个月前,覃桂珍以母亲名字命名的第二家“清花绣坊”开业。“第一家店开在县城,第二家选在程阳八寨。”
以刺绣装饰的侗族服装千姿百态,仿佛一场大型“时装秀”。如今,几十家服装租赁店铺在景区出现。两年前,嫁给程阳八寨侗族人的汉族姑娘丁莲声,利用自家木楼开了一间服装租赁店铺,给游客提供民族服装租赁及拍摄服务。“我家有100多套服饰,我婆婆亲手制作的侗族服饰最受游客欢迎。节假日我从早上7点多忙到晚上11点。”她说。
游客还能在侗寨看到侗族文化的与时俱进。覃桂珍正将侗绣嵌入项链、戒指、耳环等饰品和时尚背包等物件中,在西服和旗袍等服饰上织入的侗绣元素也受到各族年轻人乃至国外游客的喜爱。
在侗寨中央高耸着一座辉煌闪亮的鼓楼,在它前面的广场上,长长的木桌陈列有序,摆出“长桌宴”的排场,一摞摞竹编食筐被送上桌。侗族小伙和姑娘吹着芦笙、唱起耶歌,以“高山流水”的方式给游客敬酒。
鼓楼对面的吊脚戏台上,上演着侗族的大戏和歌舞。侗家儿女能歌善舞,三江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游客在不同季节来到侗寨,都能加入村民的狂欢。夜幕降临,八个连片侗族村寨亮起彩灯,游客们流连忘返。
记者:郭轶凡、李欢
策划:王黎
海报/视频:李欢
新华社国内部、广西分社联合制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