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瞭望丨新机遇:驱动东北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 2024-10-21 22:11:00 来源: 《瞭望》

  ◇从大国重器到智能科技、民生好物,一项项喜人成果映射着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良好、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更传递出东北立足优势锻长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号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东北地区打出对内对外开放组合拳,进一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正释放出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动力

  ◇


靠泊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的“东方钦奈”轮(2024 年 7 月 18 日摄)摄影 / 本刊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边贸口岸,近距离观察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生的变化。东北各地正抢抓新机遇,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等有利因素,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再写“东北篇章”。

  锻长板?扬优势

  9月20日,一箭六星,“吉林一号”卫星又一次遨游天穹;今年上半年,批发销量突破20万辆,“红旗”轿车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589项重大科技成果在黑龙江落地转化……从大国重器到智能科技、民生好物,一项项喜人成果映射着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良好、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更传递出东北立足优势锻长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号。

  科教优势加快转换发展优势。长光卫星生产的“吉林一号”宽幅02B系列卫星发射成功后,“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14颗,可对全球任意地点每天进行37至39次重访,为国土资源普查、农林业开发等提供丰富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成立10年来,长光卫星这家脱胎于我国“光学摇篮”——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公司,依靠深厚的技术积累,奋勇开拓市场,成长为东北地区首家“独角兽”企业,辐射带动上下游近700家企业协同发展,助力吉林省在商业航天领域形成产业集群,丰富了工业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

  进入大科学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需要统筹创新资源和力量组织,需要发挥高水平研究性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需要加强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东北地区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批大学大院大所,为培育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巨大潜力。

  东北地区大量科研成果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助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同时进一步健全激发本地创新内生动力机制,让更多科研成果加快变成本地产业成品和发展结果。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校转化科技成果7638项,转化金额4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56%和90%。

  产业优势提速迸发振兴动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尤其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矿产冶金等产业,在全国一盘棋中分量重,通过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能拓宽发展空间、培育增长动能。

  在沈阳,成立于1952年的沈鼓集团,智能车间已实现人、机、料等生产数据线上全管控。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介绍,数字化带来一场全新革命,成本更低,质量更优,市场竞争力也就更强;在大连,近年开辟出氢能、风能等洁净能源新赛道,带动一批研发、生产及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初步形成氢能完整产业链条。

  不仅沈阳、大连,东北地区都在依托装备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以有效释放传统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让“老树发出新芽”,同时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多位专家认为,无论是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迭代升级,还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家底厚实的东北地区后劲十足。

  联通双循环?畅通大循环

  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东北地区打出对内对外开放组合拳,进一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释放出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动力。

  持续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秋日的大连港汽车码头,数以千计的崭新商品车整齐排放。“车头朝向大海的即将运往海外和我国华东、华南地区。”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兆星说,作为东北地区商品车外贸进出口基本港,大连口岸去年出口汽车超过10万辆,同比增长143%,创历史新高。

  大连港繁忙的一幕,彰显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独特区位优势。东北亚是全球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具有世界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各具优势,特色鲜明,互补性强。2022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共计9232亿美元,同比增长3.8%,超过中欧贸易额、中美贸易额。近年,东北地区围绕“冰上丝绸之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机遇,加快形成以东北亚为重点的开放格局。

  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9月初,以“聚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黑龙江)举行。本次活动黑龙江签约项目172个,签约金额2565.6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69.4%。

  产业转移承接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东北地区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东北地区还依托与东部地区的对口合作平台,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让资源循环起来。

  去年冬天,“尔滨热”为代表的东北冰雪火爆出圈,吸引全国游客北上,冰雪“磁吸”效应让文旅“流量”变发展“增量”,更折射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牵引带动下,东北地区内在潜力激发的供给创新和振兴后劲。

  专家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随着东北地区作用显露,其对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也在增强,这将更好联动国内国际市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围绕“五大安全”?强化战略支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传统生产力和增长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地区的战略支撑作用。

  采访中的东北干部及专家学者表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夯实“五大安全”战略地位,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在党中央谋篇布局中知优势、强信心。“共和国长子”“大粮仓”“生态屏障”,这些标签是东北发展优势的生动写照。东北自然资源禀赋突出,逐渐形成了产业基础扎实、科教资源富集等优势,拥有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长春市汽车集群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出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一批优势产业,具备加快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东北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优势。东北近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思维一变天地宽。采访中,越来越多干部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差距、增后劲。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一盘棋中,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速放缓。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多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四大短板,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运用市场能力不够、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等因素。

  找准问题短板,锚定改革目标。东北地区着力推进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全力吸引人才回流,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以破解人才结构不优为例,2023年吉辽两省实现人口净流入,扭转连续十几年净流出局面,黑龙江省内高校毕业生留在哈尔滨的人数达4.34万人,近5年来首次实现近20%的增长。

  继去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振兴发展交出亮眼答卷后,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吉林省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6%;黑龙江提速构建向北开放新高地,进出口总额首超1500亿元;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除煤炭产业链不断延伸外,电力、稀土和多晶硅等产业也持续壮大……

  新格局、新机遇、新气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东北定能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责编: 韩璐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