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新春走基层丨暖胃又暖心 有一种幸福是家门口有个食堂

发布时间: 2025-02-05 09:50: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如何在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解决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

  小食堂连着大民生,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重庆市第一家数字食堂,去看看这个社区食堂如何暖胃又暖心。

  又是一年新春到,明珠社区的工作人员把这间食堂布置得更加喜庆。从2023年3月开业至今,明珠食堂365天全年营业,春节期间也不打烊。橘色的灯光,简洁的餐台,数字化的操作,这间建设之初主要是为了服务老年人的明珠食堂,也充满了十足的现代感。87岁的刘婆婆,几乎是每天最早一个来这里等着的小区居民。

  刘婆婆算是明珠食堂最忠实的食客了,周一到周五,没有特殊情况她基本天天都要来打卡。这天是工作日,儿子答应她中午抽空赶来陪她一起吃饭。

  刘婆婆和儿子一家一起生活,儿子儿媳还没退休,孙子也刚刚参加工作。像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一样,除了周末,母亲每天的午餐,是最让黄波牵挂的事儿。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刘婆婆的记性也在快速地衰退,两年前,她在家里热饭,开始频繁出现忘关燃气烧干锅的状况,黄波赶紧在家里装上了视频设备。

  明珠社区有9000多户、近17000人,对于这个超大规模的城市社区来说,老龄人口比例高也是它的显著标志。老人“吃饭”成了年轻人最大的“心事”。

  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明珠社区书记 唐茜:要解决一个能够办食堂的一个地方,这是一个硬件上的问题。第二个就是谁来办,首先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就是要能够满足咱们这边老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食品安全、营养搭配、健康我们要排在第一。既然要做我们就要做得好,要做到老人的心坎上去。

  街道办和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次和罗晓欢接触的时候,她正在带领团队经营着这个可同时容纳3000人就餐的食堂,服务对象主要是重庆一些大型数字化企业的员工,他们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门开发了一套数字化管理系统,一菜一价,按克计费。

  数字化管理,不仅可以让大家监测到自己每一餐的营养素摄取,还能有效地减少对食物的浪费,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些,让现代化的技术更高质量地服务于社区居民的迫切需要,明珠食堂每餐提供6荤6素、1个凉菜,例汤免费,并把对长者的优惠权益分为3个等级,各年龄段享有不同的折扣。

  明珠食堂在小区居民中口口相传,不少周边社区的家庭也都循迹而来。84岁的张礼周住在天原社区,离明珠食堂有两站地,即便路途有点远,张大爷还是愿意每天都去。

  三年前,张大爷的老伴走了,女儿平时要更多地照顾年近90岁的公婆,只能周末再过来陪他。平常到社区食堂吃饭,似乎已经变成张大爷生活的一部分。

  重庆市民 张礼周:这边正好有个老年服务站。服务站理疗做完了以后,正好在这吃饭。活动、锻炼身体、吃饭都全部解决了老年人的问题。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更要把自己身体养好,不要给子女增加负担,不要给政府国家增加负担。

  明珠食堂创办不到两年,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在这里找寻着自己的“舒适区”,既缓解了社区居民的“吃饭难”,也链接了陌生邻里之间的情感互动。每逢节假日,明珠食堂又“变身”成了社区会客厅,写对联、包饺子、包汤圆,天南地北的父母因为孩子们又聚集在了这个社区大家庭。

  江北区民政局局长 陈伟:我们现在民政干的事儿,就是我们将来要享受的事儿,所以大家做这些事的时候,真的满怀激情,满怀热情。都想把一个一个的食堂建设好,运营好,让小小的食堂连着民生,更连着民心。

  中国人的一日三餐,不仅是对饮食的讲究,更有一份对家的眷恋。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中,社区食堂并不显眼,但它却足以抚慰人们的现实需要。采访中,最触动我们的是,社区食堂更像一座桥梁,连着民生也连着民心,它提升了社区凝聚力,为陌生的邻里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它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让孤独的老人在寂寞的时光里被温暖相待。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参与,希望有更多的社区食堂能开在百姓的家门口,满足大家的幸福“食”光。

  (总台记者 徐平 刘刚 夏斯伟 张云埊 杨博)

(责编: 王东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新春走基层|敲,敲,敲响英歌槌!

    作为甲子镇的传统民俗活动,甲子英歌几乎记录了这个海边小镇的“明清史”:英歌舞明朝从福建传入时,甲子镇正受倭寇威胁,英歌队采用了当时军人的方阵队形作为表演队形;后来海盗、山寇来了,甲子镇实施闲时为民,战时为兵的策略,组织民众学习武艺,甲子英歌又融入了武术动作。 [详细]
  • 运煤不见煤 “乌金”一管流(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一条长727公里的管道,每天从陕北向关中输送3万吨煤,相当于1000辆载重30吨卡车的运力。陕西神渭输煤管道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自主研发建设的煤炭输送系统,主要将榆神矿区的优质原煤制成煤浆,通过泵站逐级加压输送至关中地区的煤化工基地,2024年输送原煤1000万吨。 [详细]
  • 【新春走基层·温暖进万家】新春在霍尔果斯口岸买全球

    1月27日,走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中方区,热闹非凡。这里入驻的商户超过1000家,其中有200多家免税商户,货架上摆满了来自10余个国家的近千种商品。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