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金观平: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

发布时间: 2025-03-23 11:23:00 来源: 经济日报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一系列重点工作任务的首位,在提振消费的同时,对投资也作了具体部署,特别强调要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

  多年来,低效无效投资带来的危害不浅、教训深刻。个别地方城市规划不顾实际搞“大手笔”,最终欠下“大笔债”;有的地方为追求短期政绩,盲目上马形象工程,致使大量资金流入低效项目中……这些项目投入巨大,但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乎其微,不仅耗费了大量财政资金,挤压了民生领域投资空间,更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增量资本产出率是衡量投资效率的主要经济指标,数字越小,投资效率就越高。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增量资本产出率为2.84,到2023年已经上升到9.44,表明投资效率在降低。这既有资本深化后边际效益下降和劳动报酬率持续上升带来的合理性下降,也与近年来部分地区盲目建设、粗放发展有关系。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投资也面临新的约束。近几年,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持续向财政传导,不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不能再寄希望于大幅增加投资规模,而要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投资效益上来。

  投资的质量与效益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成色与可持续性。当下,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严防低效无效投资,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厘清边界是前提。政府投资直接涉及政府和市场关系,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政府投资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我国《政府投资条例》明确,政府投资资金应当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领域项目,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公共领域以外的地方,政府就要少投一点,让企业多参与,形成高效协同配置资源的合力。

  科学决策是基础。科学决策是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在项目投资前,需进行全面、深入、严谨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全面预测和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强化监管是保障。政府投资项目直接关系公共利益,必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建立覆盖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从项目的规划、审批、建设到运营,都要有严格的监管措施。《政府投资条例》对政府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的重点措施、事项都有明确要求。审批部门、项目单位应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实施过程的各项要求,监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编: 王东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金观平: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4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外资,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详细]
  • 金观平:推进人才培养与发展需求适配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必须因时而变、顺势而为,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统筹谋划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做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总体适配。 [详细]
  • 金观平: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