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站在新年之始谋全局,湖北怎么干?牢记三句话,重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这是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对湖北发展提出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荆楚儿女感恩奋进,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一股股拼劲不断在荆楚大地升腾成势。
01
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鲜花、红毯、掌声……1月6日下午,湖北“新年第一会”——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盛大举行。科技工作者们在铺设的红地毯上迈入大会会场,2025年新年第一会的主题,足以见得湖北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
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科学家走红毯”现场
在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征程中,湖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着力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着力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着力实施高效率科技攻关,着力推动高质量成果转化,着力培育高技术企业,着力打造高品质创新生态,加快把科创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02
湖北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布局航空专业货运枢纽、长江航运枢纽、国际铁路货运枢纽的省份。作为链接三个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湖北正向着“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扎实迈进。
湖北省武汉市阳逻港
长江黄金水道链接海上丝绸之路。自2019年11月开通首条国际航线,到2024年底,武汉阳逻港共开通5条国际直达航线,年出入境船舶首次突破100艘。
花湖国际机场打开空中丝绸之路。1月14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开通运行鄂州 奥斯陆”国际货运航线,这是新年伊始开通的第6条国际货运航线。
中欧班列(武汉)贯通陆上丝绸之路。新年第七天,中欧班列(武汉)发出了新年的第七列列车。连续两年,中欧班列(武汉)开行突破1000列,进出口总额超过7000亿。
以改革促开放,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容”。对外经济不断强筋壮骨,湖北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奔向未来。
03
湖北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明确提出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以来,湖北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湖北省天门市北湖公园
安居住房是根本。天门是人口流出大市,超过1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2023年以来,该市出台“购房奖补+民生支持+鼓励生育”的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城区新集聚4.68万人。
服务保障是关键。黄梅以城南片区为重点,取消就近入学限制,变划片招生为社会招生,为进城人口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优势产业是重点。阳新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吸引4.3万“阳新鞋匠”回归,全产业链年综合产值79亿元……
以人为本,城乡双向奔赴。一幅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现代城镇画卷,在荆楚大地灵动铺展。
04
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牢记殷殷嘱托,湖北正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
以文促旅,荆楚文化频频“出圈”。云梦县博物馆人气越来越旺了,近三个月以来已吸引近20万人次打卡。文博热的背后,是湖北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以旅彰文,“知音湖北”不断擦亮。1月13日,第五届湖北艺术节落幕,灿烂的荆楚文化,在一次次大型盛会中焕发生机。去年举行的长江文化艺术季,湖北联动长江流域12省份开展10大主题活动,吸引近600万人次参与。
多措并举,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2024年,湖北在建文旅项目608个、总投资3607.42亿元,新签约文旅项目234个、签约额1216.22亿元,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量均居全国第1。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给湖北指方向、明思路、教方法、提要求,给全省上下以强大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前进动力。
新征程上,荆楚儿女定将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总监制:岑卓
监制:洪燕
编审:梁延 康耀方
统筹:罗峰 谢珍
记者:邹敏
美编:王思思
责任编辑 邹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